共28题,约9360字。
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请把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把简答题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不准用圆珠笔答题,否则,试卷作废。
命题人:霍绍东
第一部分(44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44分。1至16题,每题2分;17至20题,每题3分。)
(一)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慰藉( jiè ) 炽热( chì) 剽悍( biāo ) 妃嫔媵嫱( bīn )
B. 叱咤( chà ) 稽首( qǐ ) 麾下( huì ) 锱铢必较( zīzhū )
C. 嫉妒( jí ) 洎( jì ) 缄默( jiān ) 锲而不舍( qiè )
D. 唱和( hè ) 刈旗( gè ) 枯涸( hé ) 戛然而止( gā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在科技大赛中体现创新精神,同学们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B.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相声表演幽默滑稽,常常使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国土新政的出台,使叹为观止的房价出现下滑趋势。
D. 第三届桃花艺术节开幕两周,到临峰山一饱桃花之美的市民络绎不绝。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苏洵,号老泉,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后人把他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他们为“三苏”
C.杜牧,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D.杜甫,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仙”,浪漫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和“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秦人视之,亦不甚惜。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