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90字。江苏省盱眙中学 刘琦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积累文言字词句。
2、体会本文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写作方式。
3、能正确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提出独到的见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资料链接】:韩信的“成语人生”
布衣韩信
1、一饭千金: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2、胯下之辱: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将帅韩信
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
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使用。
4、背水一战:不留后路,背靠河水决死一战。
5、拔帜易旗:旗:旗帜;易:换。拔掉对方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比喻战胜对方,取而代之。
6、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王侯韩信
7、国士无双:国中最杰出的人物,国内独一无二的人才。
8、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韩信之死
9、兔死狗烹:“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比喻事情成功后,有功的人反被抛弃或杀害。
1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课前预习】
一、文言基础字词句
1、读:校本教材《史记选读•教学创新设计》P117—121:【知识梳理】
2、写:校本教材《史记选读•教学创新设计》P122—124:【基础演练】
二、请用简短的语言概况文章情节:
1、早年生活(第1—3节);2、井陉之战(第4—7节);3、被贬之后(第8节)
4、谋反被诛(第9—10节);5、作者评论(第11节)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课前预习检查与反馈
三、 分组讨论研习1—3节字词,并朗诵相应段落
四、 问题探讨(1—3节)
1、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三个故事,着墨不多,却揭示了人物特有的个性。这其中体现了韩信什么样的精神气质?请结合课文中对韩信的细节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怒绝亭长——不谙人情漂母饭信——知恩图报胯下忍辱——忍辱负重
2、读完了1-3节三则小故事,你认为亭长妻、漂母、屠中少年这几个人中,谁对韩信以后的发展影响最大?试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由。
无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补充阅读:
1、(韩信被封为楚王)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史记•淮阴侯列传》
2、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五、 分组讨论研习4—7节字词,并朗诵相应段落
六、 问题探讨(4—7节)
1、读“井陉之战”,你认为韩信能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明确:背水而战,迷惑赵军;
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
关键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2、再读“井陉之战”,根据你自己的阅读体会,结合书旁批注,你觉得韩信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至少是因为具备了哪些素质?请以“井陉之战”为实际战例,举例为证。
一、活学活用兵法,化为独出心裁、变幻莫测的韬略
二、忍辱含垢的耐力和不畏强敌的勇气
三、虚心学习的胸怀
七、课后作业:
1、归纳整理1—7节重要文言字词句
2、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补充阅读
1、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