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组歌》课堂实录
分类:
语文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77 KB
评级:
时间:
2010/12/16 13:16:55
下载:
本月:5 总计:311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5200字。
《组歌》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8年黑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培训班课堂教学展示课一等奖
邵明丽/执教 郭雪峰/指导
师:诗歌是文学世界的瑰宝,是皇冠上的明珠,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那来自诗人灵魂最深处的吟唱,涵养着每个民族的文化,感动着亿万读者的心灵。读诗、做诗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我们审美价值、生命品位的提升。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感受他心灵的博爱与美好。
常言说:“知人论文。”让我们先来了解作者。
(屏幕显示。)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的中坚和代表。美与爱是他作品的主旋律。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师:纪伯伦出生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他少年就因贫穷举家到美国求生,他立志报效祖国,却被统治阶级所不容,以至客死异国他乡。然而,尽管人生经历这样坎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赤诚,一直是诗人作品永恒不变的主题。《组歌》即是如此。
师:诗人的祖国处于地中海东端,在他的诗作中“海”总是这样的亲切,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浪之歌》。
请同学们欣赏老师的朗读,并初步体味语气、语调。
(师范读。配乐《秋日私语》。)
师:“三分诗,七分读。”现在请大家配乐自由读!
(生自由读。)
师:我听到同学们读得声情并茂,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为大家读读?
(生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感到同学们真正乘着想象的翅膀,走进了海浪的世界。下面请同桌交流一下:这首散文诗中,“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你能否给“浪”加一个恰切的修饰语吗?
(屏幕显示。)
这首散文诗中,“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
生1:我认为这是“热情洋溢的浪”。“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海浪对海岸的感情那么炽热,涨潮时,她紧紧与情人拥抱;退潮了,她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
生2:我认为这是“一往情深的浪”。你看,“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
生3:我认为是“无比忠诚的浪”。从文中我看到,虽然海岸对海浪的爱有所回报,但山崖对海浪的态度是: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都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我感觉:这也许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意的反映。虽然报国无门,他很难过,但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却是永恒不变的。
生4:我认为这是“守护人世间的浪”,第5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组歌》说课稿 人教版
《组歌》ppt34 人教版
《组歌》教案11 人教版
《组歌》ppt33 人教版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6 苏教版
《组歌》音频朗读2 人教版
《长征组歌》两首ppt9 苏教版
《长征组歌》两首ppt8 苏教版
《组歌》ppt32 人教版
《组歌》ppt31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