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20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预习,你感觉它和我们平时所学的唐诗有什么不同?
  生:我感觉这首诗比较长。
  师:你注意到了诗歌的篇幅。
  生:每一句字数都不同
  师:不是每一句的字数都不同,是有一些句子的字数不同。你关注到了句子的长短,很好。唐朝大多数的诗我们知道是五言或七言,这首诗以七言为主,但是还有一些句子不是七言。我们把这样的诗歌体裁称为歌行体。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这种古诗,朗朗上口,体现“歌”的特点;用长短句,有“行”的动感。
  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题目里的“歌”,就是一种体裁。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读起来。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公元760年,杜甫终于结束了10年客居长安、4年颠沛战乱的生活,来到成都。
  师:数年颠沛流离,一朝终有栖身之地。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郊区浣花溪旁盖了几间草房,全家安顿下来。
  师:杜甫盖这个房子很不容易,盖房的材料,甚至房子周边的树和竹子,都是写信求朋友资助的。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六年。
  师:生灵涂炭,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第二年秋天,辛辛苦苦盖起的茅屋竟为秋风所破,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师:“茅屋为秋风所破”是诗人写这首诗的原由,由此触动了他的情思与情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流利,这三个字的读音要注意一下(板书)
  顷  qǐng     丧  sāng     厦  shà
  师:请同学们将这三个字的读音标注在课文上。刚才同学们读得很顺畅,但是读这样一首歌行体的诗歌,应该读出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味道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歌行的味道来呢,首先要做好的是:读好七言句的停顿。
  屏幕显示:
  读好七言句的停顿
  这首诗的七言句很多,按照我们读唐诗的一般规律,七言句的节奏是“二、二、三”,但是如果用这种方法读这里的七言句就不太妥当,比如第一句,如果这样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味道就不太对了。本文所有七言句应该按照“四、三”的节奏读,比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学生跟读,体会)
  师:请同学们把第一段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这样就有一点吟咏的味道了,用“四、三”的节奏来读,情感沉郁顿挫。
  屏幕显示:
  读好长句内部的节拍
  这首诗有几个长句,它不止7个字,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把这样的长句找出来。第一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