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结合,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的方式,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将变“传授型”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方式,变“单一式”教学为“综合性”学习方式,变“教师主导”为“交互式”学习方式,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更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探究性 综合性 交互式 开放式
近几年开展的语文教学改革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作为重心,目的是教学生“会学”。而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学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整合,是要把信息技术变为学习工具,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正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一、变“传授型”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探究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传统的书本承载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往往为寻找“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伤神,找到资料后如何被全班学生利用也是一个问题。在计算机与语文教学的一体化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而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工具。
《长城》是苏教版语文的一个专题。本专题包括文章《万里长城的构造》、《万里长城的断想》、《长城万里行》以及参考资料《我还没有见过长城》、《长城与都江堰》,内容涉及长城的构造、长城的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影响等。学习这个专题,要引起学生对长城这一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在阅读中,要培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