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150字。  吉安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 毛全杰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伺侯    饲养    祠堂    伺机而动
  B.恐吓    荷载    喝彩    荷枪实弹
  C.载体    转载    卸载    一年半载
  D.葱茏    玲珑    笼统    得陇望蜀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羽戈先生的近代人物,似处于写意和工笔之间,以写意为主,间或细笔勾描,很老道的笔法,乍读之下,仿佛高阳、高拜石这类文坛老手,一看自传,哦,原来是个80后!
  B.8月7日夜,一场罕见的大雨瓢泼而下,沉睡的人们却依旧安祥在梦中……伴随震天动地的巨响,山洪裹挟着泥石,瞬间,树木连根拔起,农田消逝殆尽……那些,无辜的生命啊,没有反抗和挣扎的机会,便被一起吞噬…… 
  C.90后青年人的舞台,他们不要循规蹈矩的流程,不要拘谨羞涩的胆怯,不要纷烦复杂的表演,只要张扬自我、直抒胸臆就好。
  D.香港《南华早报》8月12日文章称: 20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低调的外交政策,秉承邓小平的名言“韬光养晦”。如今,随着财富和实力增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愈加大胆,其领导人似乎开始调整先前的政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季老活了近百年,但人不管活了多久,对于时间来说都是短暂的,然而文字的存在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久远。季老虽然仙逝,但他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下永久的回味。
  B.吉发搬家公司秉持顾客第一、 服务保证的经营理念,提供搬家、搬迁、 货运、跑腿、快递、空调移机等周到快捷服务,在众多搬家公司中脱颖而出。
  C.最近一犀利哥迅速走红网络, 他那忧郁的眼神,稀疏的胡碴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由于这潮流型乞丐帅哥的举止特立独行,亦有网友对其身份表示质疑。
  D.千佛洞社区为迎接八一节的到来,成立近十年来的菜市场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社区大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内蒙古出版社独家引进版权出版的《你在哪里》,在美国的发行量已超过8500万册。作者是《纽约时报》曾给予这个睿智的作家极高评价的悬疑小说王后玛丽•海金斯•克拉克之手。
  B.我们需要解决在反垄断立法中的根本:一方面是为企业创建一个自由竞争、协调有序的社会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消费者利益和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C.《莎士比亚全集》通过故事的形式,给诸多不大习惯阅读戏剧作品的读者,特别是年青读者一个轻松阅读莎翁作品的机会,从而走进莎翁的世界。读这本书的读者,即是愿意开启另一扇窗户。
  D.2010年8月15日,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日子,国家为舟曲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既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还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5.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