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980字。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上学期高三12月考(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精萃(cuì) 缉私(jī) 图穷匕见(xiàn) 未雨绸缪(mú)
  B.妊娠(shēn) 船舱(cāng) 一笔勾销(xiāo) 徇私舞弊(xùn)
  C.碑帖(tiě) 隽永(jùn) 灯火阑姗(shān) 矫揉造作(jiǎo)
  D.炽热(chì)    喟叹(kuì)    妍嗤毕露(chī)   审时度势(dù)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不少“形象工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双重的利益__________:政治上以政绩求得上级提拔,经济上以项目捞取一己实惠。
  ②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__________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些则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
  ③“人有七情六欲”这固然不错,但_______物欲怎样膨胀,________不应该折损祖国在心目中的光芒和庄严。
  A.趋向    内涵    纵然/也            B.趋向    蕴涵   纵然/也
  C.取向    内涵    无论/都            D.取向    蕴涵   无论/都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B.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即使成功就在眼前,他都没有慧眼去发现,因为失败沮丧的情绪已经给他的心灵设置了一层屏障。
  B.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我国进入到奴隶社会,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C.2010年世博会之所以在上海举行,是由于这座城市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世博会中大展拳脚,就得看清门前的市场环境。
  D.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创新,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结构,加强言语操作,创设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徐迅雷
  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70周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是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非常精确地说明了今天的纪念意义。
  今天,一些空乏的口号式发泄,又翻卷起来,颇有些“四海翻腾云水怒”的味道,比如网民的“铭记三十万,谢绝日本人”、“抵制日货”、“日本人真不是东西”等等。把70年前战犯所犯下的罪行,拿今天的“日本”“日本人”来“替罪”,犹如“先人犯罪、孙辈罚跪”。这多么荒谬。今日日本人当中也有右翼和极右翼,但我们一些狭隘民族主义者,根本就不知道哪个是右翼分子,不区分右翼与其他日本人的不同,就像不区分今天日本百姓与过去日本侵略军的不同一样。
  一万次发泄抵不上一次证据的发现。我们需要的是精准的研究,而不是空乏的口号。
  73岁的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是厚大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一书主编,他还担负着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重任大责。史料先后已出版了两批,共55卷,3000万字,这是南京学界数十位学者共同参与、历时7年完成的一项庞大工程,是在调查了中国、日本、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的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