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30字。  湖北省鄂州市秋林高中2010届高三毕业班12月月考试题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徐可文
  本试卷分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上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填充进去。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填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参与(yù)  掺和(huò)   徜(chǎng)徉    称(chèn)心
  B.赐予(yǔ)  搭讪(shàn)  跌宕(dàng)     发酵(jiào)
  C. 勾(gōu)当  蛤(há)蟆   溃(kuì)脓      夹(jiá)克
  D.角(jué)色  累(lěi)赘  联袂(mèi)      内讧(hòng)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飘流   清彻   入坐   神采    B.图象   训诫   压韵   夜霄
  C.账本   月蚀   装璜   肢解    D.杂沓   渔具   翕动   洪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2011年高考报名工作已经开始,教育部规定,只要具有高中或同等     者都可报名,不受年龄限制。
  2、“保卫钓鱼岛”网站受到黑客袭击,      仍在修复当中。
  3、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安慰受灾群众说:“天灾无情人有情。你们要保重身体,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灾区人民      难关。”
  4、中国人的敢想敢干连西方人也要      。
  A.学力目前渡过望尘莫及          B.学力日前渡过望其项背
  C.学历日前度过望尘莫及          D.学历目前度过望其项背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当下很多人的关注点似乎都在物质层面的丰裕上,即使是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为了实现功利的目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艺术就是为了高考加分。
  B. 富士康“十连跳”事件警示我们:一个企业如果只是以获取利润为发展目标,而忽视员工企业文化的需求,员工就会产生落寞、抑郁的情绪,容易走向极端。
  C.近日来,湖南中南大附属湘雅二医院芦笋片价格虚高事件被央视等媒体曝光后,大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D.一个正常的“菜篮子”市场,应当是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市场,也应当是摒除畸形的价格和以操纵获取暴利的市场。
  5.下列排在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由语言和意象的研究再进一步就是意境和风格的研究。               
  ①意境研究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②词语的组合构成诗篇,意象组合构成意境,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③风格研究需深入到人格的领域,对诗人作出总体把握。
  ④揭示意境的形成,既可看到诗人的构思过程,又可窥察读者的鉴赏心理。
  ⑤诗歌艺术研究的最高层次就是风格研究。
  ⑥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风格也有密切的关系。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①②④③⑤⑥   D、⑥⑤③②①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至9题。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史伯认为,这样的道理随处可见:如“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一种声音构不成动听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画,一种味道构不成美味佳肴,一种事物则无从比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