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湖北省襄阳市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阶段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90 KB
评级:
时间:
2010/12/23 7:58:34
下载:
本月:1 总计:18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18题,约14380字。
襄阳市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阶段检测
高二语文(2010.12)
命题制作:青峰弦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10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70分)
注意事项:
1.请把单项选择题1-6题、13-15题答案,按照试卷题号顺序,涂写在答题卡上。
2.请把多项选择题11题①小题或者12题①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所有主观试题全部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早期文字中,商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就有玉字出现。玉字是象形字,“像三玉之连,其贯也”,就是说“玉”字像三块玉石,穿在了一根绳子上。三玉之连,代表着天、地、人三通,汉代学者董仲舒在解释“玉”字曾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可见“玉”字在使用之初,与“王”字相通,《说文解字》中,玉被认为是“天下所归往也”,寓指“帝王”。后来,人们为了便于区别“玉”与“王”字,才在“王”字右侧加点。帝王是国家建立的产物,国家则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之上,通过血腥战争完成的,手持玉戈、率领部落,在激烈厮杀的战争中不断打败其他部落,并不断取得胜利的人被称为王。《史记•殷本纪》就这样记载:“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一伐桀。”商汤攻打夏桀,手持玉钺,号令三军。商朝末年,周武王率诸侯之师,同样手持黄玉钺,历数商纣王的罪行后,牧野一仗把商纣王打败。由于玉是巫术操作的重要法器,玉器也就成为赢得天命认定、赢得神灵支持的象征,成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这样便可以理解历史上,一件玉璧竟然价值连城,秦王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的故事。
占卜使用的法器,玉是重要材质之一。因此玉的使用被编入国家法典,通过玉器的使用,以区别和稳定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周天子曾号令诸侯定时朝觐。春天朝见为朝,秋天朝见为觐,含有朝拜的意思。为表示身份等级的高低,周天子赐予每人一件玉圭《周礼•春官•大宗伯》云:“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将王、公、侯,伯、子、男所执之玉作了等级上的划分,而谷以养人,蒲以安卧,分别又作为璧的纹饰。在玉圭中,还有琬圭、琰圭、谷圭之分,它们都是国王赐予使节行使命令的信物:琬圭用于国王结好诸侯,赞扬他们的美德善行;琰圭用于国王征伐诸侯,惩罚他们的违逆恶行;谷圭用于国王议和或下聘。这样,玉成为王命的象征,人们望着被国王奉为神性的玉器,就像在仰望辉煌的权力。
玉之器形最能代表权力的则是帝王玺印,譬秦国的传国玺:上面镌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它是天命的象征,谁得到了它,谁才是真命天子,才能获得天下的承认。《汉书》记载:“初,高祖入咸阳,得秦玺,乃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传国玺。”虽然这件传国玺后因战乱而失传,但具有征信作用的玉玺一直代表国家和皇权,是最高权力的标志。
(选自《紫禁城》2010年第十期《玉器、玉文化及民间藏玉》 作者:王亚民)
1.下列关于“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玉”字是个象形字,“像三玉之连,其贯也”,在早期文字中,甲骨文、钟鼎文都有“玉”字出现。
B.《说文解字》认为玉是“天下所归往也”,寓指“帝王”,因此,“玉”字在使用之初,与“王”字相通。
C.从“三五之连,代表着天、地、人三通”和董仲舒对“王”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玉”字在使用之初,与“王”相通的原因。
D.因为玉是巫术操作的重要法器,玉器也就成为象征了天命认定、神灵支持的王权合法性的基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汤伐桀,武伐纣,都手持玉钺号令三军,这说明玉从巫术操作的重要法器已演变成王权的象征。
B.周天子时期,为区别和稳定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只有通过赐予玉圭才能作等级上的划分。
C.玉作为王命的象征,体现在国王赐予使节行使命令的信物玉圭中,不同的玉圭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D.《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了秦下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国玉璧的故事,说明该玉璧在当时价值连城。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董仲舒的解说和《说文解字》对“玉”字的解释,说明了“玉”和“王”两字的关系,在他们之后,人们才在“王”字右侧加点来区别两字。
B.秦国的传国玺上铸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揭示了在那个时代玉玺作为天命象征、王权合法性的意义。
C.周天子曾号令诸侯定时朝觐,用赐予不同的玉圭来表示身份等级的高低,玉的使用被编入国家法典。
D.刘邦能够登上天子之位,与他当初首先攻入咸阳得到秦王朝传国玺有很大关系,至少《汉书》是这样认为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球,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齐为可笑。”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先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①,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湖北省鄂州市秋林高中2010届高三毕业班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市级示范高中2011届上学期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0年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联考语文试题 ..
湖北省襄阳宜城市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
2010年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
2010年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短文三篇》视频课堂..
2010年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宇宙的边疆》视频课..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0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