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80字。  5 荷塘月色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当时在清华大学教书,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在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中,作者用极为高超的艺术手法,给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美景,表现出了自己在日常喧嚣中获得片刻宁静时的“淡淡的喜悦”。对于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抒发作者自己在20年代末,大革命失败后,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产生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有的认为表现了作者当时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表现了作者当时闲适的心情,有的认为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有的认为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则认为是作者形象的自塑。本文语言优美,句式灵活,表现了作者高超的 语言艺术。
  咬文嚼字
  1.字音
  幽僻(pì)                     袅娜(niǎo nuó)            斑驳(bān bó)
  渺茫(miǎo mánɡ)              霎时(shà)
  2.多音字
  3.形近字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 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剖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眼 ”,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欲念中的内心的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复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2.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剖析:句中的“踱”字的意思是“慢步行走”,很好地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上文提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有心事,他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整天处于苦闷之中。这天晚上出游荷塘,实际上是想摆脱苦闷的心情。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作者暂时摆脱了尘世的一切,仿佛超脱了一般。而一个“踱”字就把作者当时那种自由自在、放松随意的心情表现了出来。如果换为“走”字则没有这种效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