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9580字。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上学期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10.1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镌(juān)刻 书卷(juàn)气 卷(juàn)轴 圈(juàn)养
B.哈(hǎ)达 哈(hā)气 悄(qiāo)悄 悄(qiǎo)然
C.企(qǐ)求 祈(qǐ)求 襁(qiǎng)褓 邈(miǎo)远
D.庇(bì)护 癖(pǐ)好 遒劲(jìng) 绸绢(j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屈 委曲求全 惦记 掂量 B.清静 耳根清净 含混 内涵
C.煞车 凶神恶煞 噩梦 恶心 D.颜色 和言悦色 抱歉 歉收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 心头,挥之不去。
②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说明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 和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
③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 地戏说历史、改写经典。
A.缠绕 缺失 随意 B.萦绕 缺憾 肆意
C.萦绕 缺失 肆意 D.缠绕 缺憾 随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B.成都是本博大精深的典籍,人们试图读懂她,但在如此厚重的历史面前,许多人对她的阅读也只能是走马观花。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所以只能敬谢不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科学家眼中,沉溺于酒精并不浪漫。研究表明,多巴胺是导致酒精上瘾的关键,这种“快感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使人强烈地产生生理和心理满足感。
B.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次警示人们: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已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至关重要。
C.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高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无期徒刑,难平民愤。
D.在2月27日举行的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000米速滑比赛中,王濛勇夺冠军称号,并成为首位一人获得三枚冬奥会金牌的中国选手。
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庸”辨义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
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