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60字。

  立足读懂,有效应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特点与对策
  曹公奇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阅读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评价要求是:“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高考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基本与课标相符。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考查,实际上主要在于“读懂”。考纲重点考查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层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是“分析综合”层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全国卷及各省市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都是完全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这些要求命制的。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基本特点
  纵观近年来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状况,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卷,也无论是大纲卷还是课标卷,都在选材、考点、题型等方面基本趋于一致,呈现出三大特点。
  1.选文以人物传记和记述文为主。
  文言文的选材,多年来一直是二十四史等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多是名臣、廉吏、文官、武将等人物。近年来,随着各省市自主命题队伍的扩大,这种格局虽有所打破,但仍然是人物传记或者记述性的文本为主流。2008年的18套试卷中,除天津卷节选的是《墨子》、福建卷节选的是《晏子春秋》外,其余16套卷都是人物传记或记述类文本;2009年18套试卷,安徽卷是游记,湖南卷是赠序,浙江卷、四川卷、重庆卷、天津卷是论述类文本,还有12套卷是人物传记或记述类文本。2010年还是18套试卷,只有湖北卷、湖南卷为论述类文本,其余16套卷仍为人物传记或记述类文本。所选文本的篇幅一般都在500——700字之间。
  由此可见,全国卷一直坚持选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各省市卷也以人物传记或记述类文本为主,偶有选论述类文本的。人物传记或记述类文本,基本以叙述为主,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相对较为浅易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符合“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2.考点以语言理解和内容分析为主。
  文言文阅读测试以语言理解考查为基础,也关注对内容的分析综合。
  文言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等方面。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很大程度上设置在文言基础知识上。所有的高考试卷,都侧重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这也是能够“读懂”的基础。文言实词,主要是理解一些常见的、学生接触过的、根据文意可以理解的实词含义,包括一些词类活用的词语的含义;文言虚词,主要是《高考大纲》列举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十八个文言虚词在选文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主要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句式在选文中的运用,把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基础是“读懂”的前提,“读懂”关键还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综合。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综合方面,全国卷和各省市卷都很重视,主要表现在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归纳和综合等方面。
  3.题型以选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