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3930字。
第三单元9 烛之武退秦师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填空。
我国古代的历史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体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______________著作,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______________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______________的顺序,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____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春秋》三传”。
答案: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记事本末体 编年体左丘明 《春秋》 东周前期 《公羊传》《谷梁传》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秦军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而出( ) 共其乏困( )
若不阙秦( ) 秦伯说( ) 逄孙( ) 杨孙戍之( )
答案:fàn yì zhuì gōng quē yuè pang shù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且贰于楚也( ) (2)晋军函陵( )
(3)(佚之狐)辞曰( ) (4)越国以鄙远( )
(5)焉用亡郑以陪邻( ) (6)行李之往来( )
(7)朝济而夕设版焉( ) (8)肆其西封( )
答案:(1)从属二主 (2)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3)推辞 (4)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作为边邑 (5)增加 (6)出使的人 (7)渡河 (8)扩大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无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秦伯说,与郑人盟( ) (4)失其所与,不知( )
答案:(1)“已”通“矣”,语气词 (2)“共”通“供”,供给(3)“说”通“悦”,高兴 (4)“知”通“智”,明智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依据对课文的理解,把恰当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晋、秦两国因郑“______________”而围攻郑国。国难当头,郑国决定起用烛之武。面对烛之武“______________”的委屈与“______________”的牢骚,郑伯先是用“____________”来自责,动之以情,然后用“______________”指出后果,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
见到秦伯,烛之武先是客观地承认“______________”的后果;然后又用“______________”指出亡郑利于晋而害于秦;接着,烛之武又进一步分析了晋国是贪得无厌的,“_____________”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不仅与郑结盟,还反过来帮助郑国。
答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
提示:A项中“以”为连词,因为B、C、D三项中“以”都是目的连词。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越国以鄙远”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义不杀少而杀众
C.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提示:题干中“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中“出”“入”都是动词用作名词,“出产(收入)的东西”。B项中“少”“众”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C项中“旧”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D项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题干中“鄙”字用法相同,认为“我”美。
答案:D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