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60字。
莫畏浮云遮望眼
——高考作文对“符合题意”的追求
“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项要求。也就是说它是对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其实它也是作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的高考作文尽管在内容选取、思想定位乃至文体选择都具有相对的灵活性,但是“符合题意”却是一项刚性要求。每年高考总会有一些考生因偏离题意而失分,从而造成遗憾。
关于“符合题意”,《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能符合题目中所列的各项要求。”分解开来,它包括如下三个元素:文题、材料和要求。其中的“文题”即命题作文的标题和话题作文的话题概念;“材料”即供料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命题中关于写作内容和文章意旨的文字材料;“要求”,一般涉写作的角度、拟题、文体、字数及“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等刚性要求。有时还包括比如“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之类的善意提醒。“符合题意”概括起来说便是对作文命题呈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具体地说主要是理解命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追求符合题意,当然首先要过审题关。审题,重要的是力求正确理解,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所谓“不误”,即不误解题目的内涵和要求。
先看高考作文阅卷中对“符合题意”的把握。且以全国卷Ⅰ动物管理送小兔子进游泳训练班这一新材料作文。原材料为寓言(因文字多恕不引述),可从多个角度类比引申:全面把握可谈全面发展与发挥个人特长的辩证关系;从教育者角度可谈因材施教;从受教育者角度可谈要扬长避短;从批评施教管理者角度可谈要遵从教育规律;从批评施教者(教练)角度可谈关注受教育者的资质和个性差异等。以上均属符合题意。而谈生存之道的,与材料寓意勉强相关,则为三类卷;极个别考生无视材料内容及寓意,随意发挥,或者宿构的则被判为四类卷。由此可见出追求“符合题意”的重要性。再如2009年江苏卷的《品味时尚》。以往70分的作文先定下切入分52分,作文分便普遍偏高。而今年先看是否符合题意,作文均分便为46分左右。究其原因,许多考生分数是丢在未能符合题意上:或对“时尚”这一概念的内涵未审清楚;或对“品味时尚”这两个概念的动宾关系未能审明;或对材料语中的含义和写作策略的暗示视而不见;或对“文体自选”多有误解,写出来的文字缺少文体规范。当然这与平时作文训练中忽视“符合题意”这一基本要求无不关系。
下面笔者且就平时的作文训练谈谈怎样追求作文的“符合题意”。
咬文嚼字,不漏掉任何一个元素的含意。“题意”,它包括材料的含意、标题或话题的内涵以及“写作要求”或“注意事项”的指向。何永康先生说:“下笔之前,必须细读命题的每一字、每一句,把方方面面的含意都搞清楚,”这是经验之谈。这种“细读”是指由字面意思到概念内涵,再到概念的外延,乃至现实生活中的对象的由此及彼的理解,想象、联想、推理的思维活动。比如2009年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审题时就要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它来自歌词,是对一种认识感受的形象表达,其中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其次,文题的关键词“我”“一双”“隐形”“翅膀”这几个关键词的含意和对象要能明白。“我”可以是实实在在的“我”,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