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题,约7100字。
第二单元5 蜀道难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蚕丛及鱼凫(fú) 猿猱欲度愁攀援(náo) 不与秦塞通人烟(sè)
B.以手抚膺坐长叹(yīnɡ) 畏途巉岩不可攀(chán) 扪参历井仰胁息(shēn)
C.砯崖转石万壑雷(pēnɡ)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
D.侧身西望长咨嗟(jiē) 使人听此凋朱颜(diāo) 磨牙吮血(yǔn)
解析:A项中“塞”应该读为“sài”;C项中“砯”应读为“pīnɡ”;D项中“吮”应读为“shǔn”。
答案:B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乾坤 峥嵘岁月 人情事故 地崩山摧
B.翰墨 催眉折腰 篷户瓮牖 群山万壑
C.寂寥 飞扬跋扈 萧萧马鸣 飞湍瀑流
D.藩篱 引经据点 义愤填膺 哗众取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内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培养我们自觉积累词语的习惯。A项中“人情事故”改为“人情世故”;B项中“催眉折腰”改为“摧眉折腰”;D项中“引经据点”改为“引经据典”。
答案:C
3.读准下列语句的节奏,用斜线标出停顿。
(1)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弄清语句的节奏,要从两方面入手,一要弄清语句的含意,二要把握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对于本文语句的停顿,还要结合诗人奔放豪迈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来解决。
答案:(1)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诗人这样写有何作用?
解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这一散文化的句式反复咏叹,则如一支雄壮的主旋律,时时回荡在听众的心田,一曲终了,依旧余音袅袅,缭绕不散,三次反复,造就了一唱三叹之妙用。
参考答案:三次,造就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即:一叹蜀道高峻难行,二叹蜀道艰险可畏,三叹蜀地战祸之烈,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5.根据李白的诗风,下列哪句诗最有可能不是李白的诗句(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要紧紧抓住李白的诗风想象奇特、飘逸放达的浪漫主义特点。
答案:C
6.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你了解作者创作本诗的意图吗?
解析:当时的唐王朝正由强盛走向衰落,藩镇割据严重,诗人这样写,表现出对唐王朝政治形势的关心和忧虑,希望朝廷严防野心家发难。
参考答案:提醒唐统治者守好蜀地,防止叛乱发生。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蜀道难》是一首诗__________,以__________言为主,又有不少杂言句,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体现诗人奔放豪迈__________的创作风格。
解析:此题旨在引导我们回顾诗歌的相关常识,把握有代表性的诗人的创作风格。
答案:乐府 七浪漫主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