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18分,每小题3分)<br>
1.下列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br>
A.静谧(mì)                上门(měn)闩           茕茕(qiónɡ)孑立<br>
B.芥蒂(dì)                待日晞(xī)              对酒当(dànɡ)歌<br>
C.机杼(shū)                 天姥(mò)山              酾(shī)酒临江<br>
D.豆蔻(kòu)               普陀( tuó)山            胼手胝(zhī)足<br>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r>
A.妥帖             娇揉造作              诲人不倦               天网恢恢<br>
B.晦涩             责无旁代              励精图治               遐思迩想<br>
C.贻误             天渊之别              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br>
D.暮蔼             百无聊赖              恬退隐忍               老态龙钟<br>
3.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r>
追求成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          。尤其是不           深的年轻人,要想以老到、               、成熟的面孔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甚至有的年轻人尽管还不成熟,却                  于自我认定的成熟状态之中。<br>
A.时髦          涉世          深沉            沉迷<br>
B.时尚          人世          深刻            陶醉<br>
C.时髦          人世          深沉            沉迷<br>
D.时尚          涉世          深沉            陶醉<br>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r>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历经十五年,其战线之长,过程之曲折复杂,都是亘古未有的。<br>
B.小煤窑发生瓦斯爆炸,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却趁火打劫,火中取粟,大发灾难之财。<br>
C.美国部分议员胡乱估计中国的军事预算,散布“中国威胁论”,这纯属空穴来风。<br>
D.中国足球队在亚洲区十强赛中终于圆了走向世界之梦,但在世界杯小组赛中却表现欠佳,铩羽而归,令国人大失所望。<br>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r>
A.诗人艾青自抗日战争以来,目睹祖国河山惨遭践踏,人民蒙受深重苦难的历史,在《我爱这土地》中喷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br>
B.全诗用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点。<br>
C.罪证可以被证人忘掉,而犯罪的记忆却无法把罪人摆脱。<br>
D.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br>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br>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             。废墟是课本,             ;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br>
(1)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br>
(2)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br>
(3)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br>
(4)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br>
(5)因此,废墟是手段<br>
(6)因此,营造是手段<br>
A.(1)(3)(5)     B.(2)(4)(6)       C.(2)(3)(6)     D.(1)(4)(6)<br>
二、(12分,每小题3分)<br>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br>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br>
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中难得一遇。这种情形多半发生在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身上。在其他人那里,则偏重于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br>
“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的情形因人而异,多数是部分得到更新,别开生面。至于气质和心灵完全吻合的情形,是决不会有的。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俄国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说,当他发现自己身上的英雄主义气质与当时名声在他之上的马雅可夫斯基相近时,他就抑制自己的英雄主义气质。帕氏的例子,值得深思,值得曾受惠或脱胎于某些外国作家且已声名远播的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们反省。<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