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苑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 )
A.踟躇(chí) 自缢(yì) 转徙(xí) 商贾(jiǎ)
B.暮霭(ăi) 窈窕(tiáo) 怆然(chuàng) 慰藉(jí)
C.纤云(qiān) 歆羡(xīn) 陨身(yǔn) 迸发(bìng)
D.还酹(jiŭ) 李煜(míng) 罗衾(jīn) 葳蕤(ruì)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夙兴夜寐 耳根清静 义无反顾 轻拢慢捻
B.鼓瑟吹笙 穷困僚倒 误落尘网 反复无常
C.云霞明灭 五凌年少 苍海月明 一枕黄粱
D.常歌当哭 风餐路宿 如愿已尝 以逸待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枉用相存(存在) ②渠(他)会永无缘
③与府吏要(要求) ④便言多令(美好)才
⑤何意致(招致)不厚 ⑥皇览揆(揣度)余初度兮
⑦肇(开始)锡余以嘉名 ⑧将(将要)子无怒
A.①③④⑦ B.②④⑥⑦ C.①④⑤⑧ D.②③⑥⑧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买电脑的事我跟领导说了好多次,可是至今也没有得到 。
②、这种陈酿是选用上等原料,采用先进工艺 而成。
③、他们正在想尽一切办法 施工中的漏洞。
A、答复 炮制 弥补 B、批复 酿制 补偿
C、批复 炮制 补偿 D、答复 酿制 弥补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们两人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同床异梦,变化真快。
B、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怀疑什么呢?
C、这是什么果子?没见过。咬一口,索然无味,扔掉了。
D、《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五句十行,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哀婉动人。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巴金的晚年,仍然文思敏捷,精力充沛,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B、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财物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C、当时,经济效益差一直困扰着这个拥有5万多职工的大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D、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的好传统。
7.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柳永的《雨霖铃》分别体现了这两大流派的特色。
B、“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古体诗一般押韵,对仗都不严格,也无明确的字数,句数的限定;近体诗一般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押韵严格,绝句则不讲求押韵。
C、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最为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如杜甫的《春望》,绝句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等。
D、我国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发展的线索是战国屈原——唐代李白——宋代苏轼、辛弃疾——近代龚自珍。
8.对课文中诗词的诗句的解读理解错误的一项
A. 杜甫的《登高》首联,勾画出一副秋天肃杀的图景,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风急天高”
“渚清沙白”,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加之耳听“猿啸鸣”,目睹“鸟回飞”,恰恰流溢出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投的怅惘。
B.柳永的《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的意思是: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又走,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了辽阔无垠的楚地。
C.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这里诗人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可贵的是,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极、颓废、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缅怀和景仰之情。
D.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中,短短七个字中,竟连用两个“自”,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花与水无人欣赏,受到冷落的情态,而且诗人寓情于物,借花与水自然形态地自落自流,来深层次地影射自身的孤独与寂寞。
阅读杨慎的《临江仙》,完成9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9.对《临江仙》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B、“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悲观虚无的人生观。
C、“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D、下片为我们展现了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