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50字。
修辞,无处不在
【教学目标】
1、了解修辞的概念,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了解修辞的种类,学习鉴赏运用修辞。
【重点难点】
词语修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由一个民间传说引入。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的一个穷苦朋友求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城,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出这是在说他从前不光彩的事,就封了穷朋友一个官。
另一个穷朋友听说了,也来讨封。“从前你我都给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没熟大家就乱抢,把罐子打破了,豆子撒了,汤泼了一地。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把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叶子卡在你喉咙里,我叫你把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话未说完,就被朱元璋砍头了。
两人的话其实是一样的,但为什么结果大不相同?
二、修辞概念
狭义:就是修辞格。比如:比喻、排比等。
广义: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三、修辞分类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0页,按照课文的分类,修辞可分为: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
四、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好的语言,总是念着上口,听着悦耳,抑扬顿挫,回环婉转,给人以美的感受。为了增强语言的声音美,使语言达到悦耳动听,可使用以下手段调配语音:调节音节,协调平仄、调整韵脚
1、调节音节就是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或者短语,以使音节匀称整齐,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双声、叠韵等)
(活动)体会叠词的效果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妇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明确:这里运用叠音词,大量叠音节词的运用不但传神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加强语气,舒展文气,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2、协调平仄就是利用声调的平仄变化,使语言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七律•自嘲》)
3、调整韵脚就是在上下句或隔句的句尾,有规律地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给人以音韵回环、和谐悦耳的音乐美。例如: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词语修辞
着重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汉字,才会准确、鲜明和生动,在表达上产生精当贴切、含蓄深厚的效果。阅读时,我们就要透过这些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隐含意义,进而深入体味作者这样遣词的用意。
(活动)说说加点字的好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明确:“泻”的意思是照,但用照则平淡泛味,“泻”的原义是液体快速地流,所以,用“泻”便将静景写得生动活泼。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活用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要用准用好一个词不容易,要创新就更不容易了,这就需要我们多斟酌、多实践、多创作,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这句诗就证明了这一点。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痛感、仿词等,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活动)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鲁彦《听潮》)——拟人
(活动)请同学们说说下列广告词的好处。
今年20,明年18.(香皂)——夸张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比喻 双关
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巧克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