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30字。
2011年高考热点素材作文导写
邹天顺
2011年高考热点素材作文导写(一)
素材快线
解放日报2010年6月28日报道 又是一年揭榜时,各地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们纷纷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然而,此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例如,1977年广东省高考状元余乃明现为广东实验中学退休教师;1981年重庆高考状元敖刚现为《重庆晚报》编辑,1981年海南省高考状元符策虎北京大学毕业后现在某房地产公司工作。1982年湖北高考状元刘向耘北京大学毕业后现为中国人民银行职员。1984年福建高考状元李锦明北京大学毕业后现为厦门市公证员。1989年甘肃高考状元吴小琛现为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1994年陕西高考状元楚怀湘清华大学毕业后现为上海某企业电子工程师。
多向运用
一直以来,高考“状元”都是个热门话题,尽管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每年的高考之后人们又无法绕过这个话题。对于这则素材,我们进行可以多角度解读。
一、从社会热捧高考“状元”的角度,可立意或论证论题:①一时的热捧不如多关心他们漫长的“后半程”(最佳角度)②“状元情结”与利益链;③热捧“状元”不利于人才成长;④“状元效应”引发生源抢夺战;⑤过度热捧很可能带来“自我膨胀”。
二、从“状元”自身角度,可立意或论证论题:①高考高分不等于今后的发展高度;(最佳角度)②树立远大理想,不要沉迷于一时的辉煌;③大学,让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三、从高考录取制度的角度,可立意或论证论题:①高分不等于高能;②“状元效应”致使素质教育举步维艰;③大学应注重培养人才而非争夺“状元”;④国外大学部热捧高考状元。
[失误论题]①高考“状元”,高中教育的成功路;②热捧“状元”,就是重视人才。(解说:这则材料是对热捧“状元”的理性思考,即冷思考,如果对热捧“状元”大加褒奖,就偏了)
论证示例
例1 状元制造≠成功教育
“状元效应”引发“动作变形”。这不仅对学生个体产生不利影响,更可能带来教育理念的扭曲,使教育改革更加举步维艰。
一位校长说:“一本率高,高分考生多,学校更获认可。如果能出个文科、理科状元就更好了。”另一所中学分管招生的副校长道出苦衷:现在民间每年都有高中排名表,主要以高考成绩英雄”,“好学校靠生源,之所以搏高考,也是为了今后吸引好生源。如此循环,学校才能保住品质。”
专家担忧,在如此高压下,即使在高考中取得了一时的辉煌,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已消失殆尽,如此疲惫身心,如何投入大学更高要求的学习?更不要说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终身学习了。只有在中学教育中回归“育人”本原,才是对学生、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态度。
例2 大学的任务是保持高考状元的后续发展
今天的高考状元,并不等于今后的良好发展。这就如同跑马拉松在前100米、前200米的时候可能跑得非常领先,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你以后还能够领先”。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曾说,“进北大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