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扬州大学附中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2004.11.10
责任命题、校对:卢廷顺
考试时间:150分钟  
审  核:夏 坚   
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慰藉(jiè)  抹煞(shā)  饿殍(piǎo)   挥斥方遒(qióu)
B、标识(zhì)   干瘪(biě)    搭讪(shàn)  翅膀甫(fǔ)健
C、剔 (tī) 透   贫瘠(jí)    蓊(wěng)郁   愤世嫉俗(jì)
D、田塍(chéng)  偌(nuò)大   翘(qiào)首   自艾(yì)自怜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矫饰 沉缅 汗流浃背 怨天尤人  B、肴馔 蠕动 完美无暇 真知灼见   
C、炫耀 黯淡 不惶启居 痴心枉想  D、蒙蔽 怪癖 震天撼地 直截了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____。
②我想在这一片天籁中____出诺日朗瀑布的咆哮,却难以如愿。
③那个可避风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的烟波,在心中____一派苍凉。
④我将冷静地____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A、光阴 分辩 品味 检查   B、光阴 分辨 体味 检点
C、光景 分辨 体味 检点   D、光景 分辩 品味 检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 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C、 尊严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 难道我不应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
A、 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B、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C、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D、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还顾望顾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B、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C、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D、 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7、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赤壁赋》选自《苏轼文集》,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所作。“赋”是一种文体,“主客问答”是赋常用的一种形式。《赤壁赋》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散文的笔调与手法,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极具特色。
B、梭罗的《寂寞》与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都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只是前者更多是从感性的生存方式方面展示了一种自足的生存境界;而后者则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带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C、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为《永州八记》,而《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初中时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捕蛇者说》,他与“韩愈”并称“韩柳”。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诗经》按照诗歌内容可分为风 、 雅、颂三类,其中“小雅”是《诗经》的精华部分;“风、雅、颂,赋、比、兴”并称《诗经》“六义”。
二、默写(6分,每题错、漏、添一字,该句不得分)
8、⑴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⑶无端又渡桑乾水,          。(刘皂《渡桑乾》)
9、⑴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