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0字。
《鉴赏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汪曾祺小说的风格。
2、把握叶三这一人物的独特形象。
3、赏析本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细读文本,通过语言、动作、环境等,把握叶三这一人物的独特形象。
2、 了解散文化的小说与一般小说的区别。
教学难点
鉴赏小说中蕴含的真、善、美。
教学方法
阅读与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文学是人学,真、善、美是文学桂冠上的三颗明珠,文学创作者应该是真、善、美的追求者。汪曾祺就是这样一位美的追求者和创造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审美的眼光走进他的《鉴赏家》!
二、 品读与探讨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下问题。
(一)探讨本文情节结构
1、小说的主人公叶三是一个“卖果子的”,作者为什么以“鉴赏家”作为小说的题目?
明确:小说这样开篇:“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虽是个地位卑微的果贩,却凭着对生活的朴素理解、对绘画的真心喜爱,被大画家季匋民视作真懂画的人。名士的高谈阔论往往只是“道听途说,似通不通”;而叶三从心里喜欢画,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欣赏画,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评画,却常常能“一句话说出好在处”。这样的鉴赏家才是真正的鉴赏家——用眼睛,更用心灵品味美,远胜于那些高谈阔论、似通不通的所谓鉴赏家。小说以“鉴赏家”为题,既点出了主人公,也点出了小说主题;对美的鉴赏。
2、 小说从哪里开始进入所谓的“正题”?之前的叙述是否跑题了?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1)小说开篇之后,就开始叙述叶三卖果子的故事。写到近一半时,才进入正题:“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2)之前的叙述没有跑题。这些内容似乎和“”鉴赏家没有直接关系,但叶三作为“鉴赏家”对画独具的敏感,恰恰是源于卖果子时对生活中的美的敏感。他喜欢到各地去找好果子,送到买家的果子都有可以入画的美丽;而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叶三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这样的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热爱生活,时刻注意发现和欣赏新鲜活泼的生机,才能从紫藤的乱花里看出风来,才会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顽皮,才会知道“红花莲子白花藕”。我们从叶三身上读到的,是对美的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鉴赏家之本质所在。
(3)而这些都构成了一个丰富、独特、真实的人物形象,他具有鲜明而饱满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性格。对美的纯真的热爱,对人的深厚的情谊,都蕴含在这些跟“果子”有关的故事中,从而使一个“神全气足”的人物跃然纸上。
3、小说写了叶三是鉴赏家,写了四层,按照下面的示例,对其他三层进行概括。
①示例:叶三看画② 叶三懂画 ③叶三评画 ④ 叶三藏画
4、小说多处地方写到了叶三赏画的情节,这些情节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何在?
明确: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有朴素生活经验的、不谄媚、不奉承、不卖弄、真心爱画、真正懂画的果贩叶三;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