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80字。
品析情节张力,张扬个性风采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义乌中学 吴美琴
【设计理念】
《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里的精读课文,也是省新课程会考基本篇目之一。这篇小说是日本作家志贺直哉写的主张尊重个性的作品,小说的精彩之一为情节的摇摆和结尾的跌宕,是小说情节教学的很好的范例;精彩之二是小说极具时代教育意义——于学生而言,“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教师而言,“拨开云雾见青天”;于家长而言,“风物长宜放眼量”;于社会而言,“不拘一格降人才”。故在设计本课时,以新课标对外国小说鉴赏的基本理念为基点,以单元教学要求的建议为依据,重心落在以上两处精彩之处的鉴赏之上,整个设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语文的“人文性”,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情感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坚持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外国小说的能力。
发展性目标:通过学习体验,引发学生对个性的解读,正确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情节运行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
1.收集整理作者志贺直哉的相关资料(生平及作品)并与他人共享。
2.以小组为单位,课前交流自己对本文的理解。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小调查: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你的兴趣爱好的?(一石惊起千层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清兵卫的悲剧故事)
二.整体感知
1.简介故事情节。
(学生所讲的情节可能比较细,教师借此引入情节的基本模式。适当结合教材第68页的话题:情节)
2.情节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就这篇小说而言,它的情节是怎样运行的?
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