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70字。

  《我遥望……》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总目标:
  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积累•整合:有目标的积累,并注意梳理,在语文的实践中,将语文素养的各方面要素整合起来。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思考•领悟: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应用•拓展:通过语文学习,获得良好的应用能力,并选择某个方面有重点地发展。
  发现•创新:学习从语言、文学、文化现象中发现问题,学习思维的创新和表达方式的创新。
  3.分析课标: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各方面使学生得到切实发展。
  (2)回归教师在教学中参与者、引导者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互动,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构建新型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诗歌教学,特别倡导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特点:
  本文是一首内涵丰富、深沉真挚的诗歌,处于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意地栖居”。本诗遥望人生沧桑,直面人生苦难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精神。毫无疑问,编者有意要借此发挥语文的情感教育功能。也注定这首诗歌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典范。
  2.本课地位:
  单元标题“诗意地栖居”,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课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感受作者独特语言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历尽磨难依然执著顽强的精神,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真情实感。这应为本单元教学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心理情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渴望探求未知,愿意了解生命的特征与内涵,但是缺乏直面人生、战胜苦难的品质,而本诗所体现的诗人的顽强精神与品格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知识能力: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文学知识,具有运用祖国语言的基础能力,但在鉴赏感悟发现创新上有不足,本诗的意象探讨及语言品味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鉴赏及创新能力。
  四、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本课重、难点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曾卓的简历及创作特点,掌握曾卓诗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