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50字。

  2011届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寻找突破口,读懂诗情”教案
  瑞安十中   颜丽琼
  教学过程:
  一、列表显示,04-10浙江卷高考诗词鉴赏部分的考点设置,说明诗歌情感鉴赏这一考点的重要性
  04:语言、内容、情感
  05:形象、手法、情感
  (找意象)(拟人)(比较)
  06:形象、情感
  (找意象)
  07:语言、形象、手法、情感
  (对比用典)
  08:语言、内容、手法、情感
  (触景生情)
  09:语言、手法、情感
  (对比反衬)
  诗歌情感态度是历年高考诗词鉴赏题目中考查的重点,不仅以直接提问的题型出现,而且是渗透在形象、语言、手法题型中,因此在做诗词鉴赏题时读懂诗情尤为重要。
  二、“寻找”初体验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全体朗读
  2、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品读到的诗人情感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交流互动,寻找读懂诗情的突破口,初步掌握了解诗人情感的技巧。
  4、【参考答案】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是写其内心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怅惘,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探究诗情,先从诗歌题目找突破口。不少古代诗歌的题目或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作些思考,便会抓住该诗的感情脉络。《溪桥晚兴》,由题目可以推知是即景抒情的山水诗,“兴”字有抒怀之意,具体是怎样的情怀还要寻找突破口进一步探知。这类诗大多借助景物来传情达意,读诗时我们要格外关注景物及其特征。
  探究诗情,再从诗歌注释中找突破口。注释有三类,一类是对作者生平的简介或者创作背景的补充,一类是对诗歌中出现的典故的解释,一类是对难解字词的解释。尤其是前面两类,对于我们准确读懂诗情,甚至是准确答题都是很重要的。注释①写到“郑协:南宋遗民”,作者身份的解释,尤其是时代背景的暗示,或让我们有柳暗花明的喜悦,南宋的文人墨客或多或少受到时代的影响,爱国情愫的滋生,国恨家愁的折磨,有着感时伤乱的愁绪和忧国忧民的忧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