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加配套散文阅读及讲稿,约18250个字。
冯骥才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
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均获很大反响。他以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在中国当代画坛独树一帜,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著名画家程十发说:“如果想知道什么是现代文人画,就去看冯骥才的画。”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
20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影响日盛。国内,现代化脚步冲击着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旧城改造全国铺开,危房陋屋成为首当其冲的改造对象,古老的、精美典雅的、蕴含历史信息的危房也在改造之列。600年历史的估衣街是天津最古老的商业街,街上的百年老店“谦祥益”、“瑞蚨祥”是北方大商埠标志性建筑,街与店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9日,曾在天津老城区生活过十几年的冯骥才得知老街要拆,立刻致信市长,大声疾呼:“哪个城市拥有一条老街,即是拥有一件传家宝。”
冯骥才对城市文化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在《今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感情忧愤的文章《老街的意义》。“文物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文物是指历史建筑的精华,如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文化是指历史街区,如北京四合院、胡同等。国家有文物保护法,文化没有。文化是人立足之根。一个失去了文化的城市,人将无根。”是啊,城市不仅是我们栖身的家园,更是我们灵魂的家园!为呼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他撰写了大量饱含深情的文章,出版了有关城市传统文化研究的专著。《手下留情———现代都市文化的忧患》、《紧急呼救———民间文化拨打120》都是那么脍炙人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