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90字。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语法词典
  版主导读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包括词法和句法。课标对于语法知识的要求是: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单纯对语法的考查已经很少见,但语法知识的考查广泛地融入到了病句、仿写、标点、句子排序等题型中。因此初中生掌握一些必备的语法知识,既是学好语文的需要,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亦萱:说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我倒有几分体会。曾有一次看到叶老写的一篇发刊词《给少年儿童写东西》,其中有几句话将“语法”说得简单明了:“语法就是正常人的语言习惯。”叶老说,“作者要使读者接受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选词造句”就必须“按照正常人的语言习惯来写”。我们是正常人,当然也要掌握这个正常的语言习惯。
  语法例说
  (一)语句排序
  例1(2010•北京)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                   。
  ①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②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的进程
  ③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
  ④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
  A.③④②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解题策略:此题考查语句排序。在做题时,根据语法知识可以很容易找到做题的切入口,理清段落之间的层次与关系。通读文段发现这道排序题的逻辑性很强,理清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至关重要。首先通读文段,明确核心要点是“促进民族团结”,而“落实少数民族相关政策”“保护民族生态环境及合法权益”是把核心目标具体化,属于由重到轻或由大到小的逻辑关系。然后,抓关键句子,找准解题突破口。语段中“为达到这个目的”是连接上下文的关键语句,“目的”属于上文,很显然下文就是“怎样做”的问题。因此先排①(总述目标);再排④(属于相关政策的落实);根据前文“保护生态环境”,排②;由“保障合法权益”可排③,所以选B。这道题难度比较大,只有抓住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提示,才能正确解答。
  例2(2010•湖南长沙)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②④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解题策略:先通读各句,把准语段的核心意思,找准中心句;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出第一句,再依据语意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他各句顺序;排好后,反复读几遍,检查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语气是否连贯。试题材料以“人格”为描写对象,以设问的形式诠释“人格”,先排第①句,再排第⑤句——它是对“人格”总的回答;接下来②③④分别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人格”,三句之中,根据关联词语“只有……才……”,可以确定②④,根据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及关联词连接上下句的作用,可以确定语序③②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