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套,约25420字。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1)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7分)
谒金门①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②,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③,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注:①谒金门,词牌名。②羽玉,白鸥。③高轴,高卷。
(1)上阕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春景,试结合诗歌概括其具体表现。(2分)
(2)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答案:(1)(1)春水涨满小溪;(2)春雨染绿溪边新柳(3)春雨初霁后白鸥双双戏水。(答对1个要点给1分,答对3个要点给2分。)
(2)诗歌表达了深闺女子盼远怀人的情怀。(2分)翠帘高卷,栏杆倚遍,写出了少妇殷切盼望之态;以眼前所见“云淡水平烟树”等苍茫渺远之景,烘托了女子盼人而未见的惆怅失落之感;“千里目”借助想象,进一步抒发了女子望眼欲穿的殷切期盼之情;(2分。答出1个要点给1分;3个要点任答2点,给2分)上阕绘生机盎然之春景,反衬出女子的春愁闺怨。(1分)
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江城子 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双调•沉醉东风 元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饯行杯,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1)这两首诗歌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月亮”。请你根据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概括这两首诗歌所写的“月亮”各自的特点。(3分)
(2)请具体分析这两首诗歌中的“月亮”各自蕴含的不同感情。(4分)
答案:(1)欧阳炯的《江城子》中的月亮的特点是圆满、明亮、亘古不变。
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中的月亮的特点是残缺、多情。 (3分)
(2)欧阳炯的《江城子》是对古城金陵的咏叹。金陵城曾是古时候六个朝代的都城,
当时的繁华简直难以尽说,可是如今除了天上亘古不变的月亮之外,还有谁知道这一切呢?该诗借月亮表达一种物是人非,今昔不同的慨叹。
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用月缺花飞来喻情人的分别,从咫尺变为天涯,借残缺月亮来表达情人离别的伤痛。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2)
1.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分)。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1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1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1分)
2.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3)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7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 此词为南唐破国后所作,词作者当时作为“违命侯”被囚于汴京。
1.词中的“锁”用得十分传神,请加以品味。(2分)
答: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中的“滋味”具体指:
。(2分)
3.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句展开想象,写一段能体现这首词意境的描述性文字。(60字以内)(3分)
答:
答案:1. “锁”字明写深院清秋与世隔绝的景色,暗寓身被囚禁的处境,表达了词人寂寞凄苦的心情。(2分)
2.这里的“滋味”包含着亡国的痛苦、对昔日奢华生活的留恋等复杂的情感。(2分)
3.景(突出“月缺不圆”)1分,人(突出“无言”和“独”)1分,语言1分。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
1.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6分)
2.下阙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4分)
答案:1、词的上阕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把农村写的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这样美好的景致正好衬出作者内心的愁绪、苦闷,后两句中“白发”正好体现出愁来,因万种思绪染白了头发,只能借酒浇愁,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排解愁苦,反而让读者更深切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情绪。(借景抒情,1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景2分。分析情2分。)
2、下阕写出了农村的清新、恬静、闲适。村民悠闲自在,生活的井井有序,牛栏左右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耕刚完,新蚕刚生,春播未及,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走娘家。(特点概括1分,分析解说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