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510字。

  莱芜市高二语文模块考试试题  2011.1
  xianghe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Ⅱ卷必须用黑色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伫立(zhù)  谲诈(jué)  槟榔(bīn)    肮脏伎俩(liǎng)
  B.哂笑(shěn) 谙熟(ān)   躯壳(ké)   春风殆荡(dài)
  C.梵语(fàn)  诏书(zhào) 福祉(zhǐ)    妍媸毕露(chī)
  D.裨将(bì)   对峙(zhì)  歆羡(xīn)    磬竹难书(qì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陷阱  精粹   厉兵秣马   相形见绌
  B.誊写  沉缅   川流不息   按步就班
  C.昭雪  切磋   良晨美景   为虎作伥
  D.暴戾  描摹   甘之如怡   方兴未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际油价近日连破新高,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      。
  ②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视剧《黄河口》第一部播出前并未      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为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③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      要思考重大的原则问题,       要敢于在设计这些问题时提出和坚持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性意见。
  A.捉摸   大肆   不仅也      B.琢磨   大事   既更
  C.琢磨   大肆   不仅也      D.捉摸   大事   既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 2010年电影《山楂树》票房再创新高,导演张艺谋对媒体宣称票房都是明日黄花。
  B. 著名歌手满文军于2009年因涉嫌聚众吸食毒品,被警方抓捕。事后满文军认为这点小错误算不了什么,不足为训。
  C. 做事要认真专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才把事情做好。
  D. 11月24日,加拿大籍华人方树伟来到广东开平市外事侨务局寻求帮助,希望能帮助他与其失散30多年的弟弟早日破镜重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五大洲的朋友们齐聚上海,共同谱写了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新篇章。
  B.举世瞩目的第十六届亚运会已经圆满落幕,本届亚运会堪称规模空前、最为成功的一届亚运会。
  C.至今在莱芜战役纪念馆里还陈列着许多种当年陈毅元帅使用过的东西。
  D.荣获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略萨不仅是一位蜚声文坛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政治活跃人士。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唐诗,永远的绝唱
  一千三百年后,大唐遗韵犹存,那就是唐诗。回顾,唐诗像一道虹,跨越时空,璀璨依旧。一个中国人,对大唐盛世可以无知,但对唐诗无法陌生。自从牙牙学语,就可能手不离了看图识字读本,那里边多半是朗朗上口的唐诗绝句。每从幼儿园墙外走过,常能听到唐诗朗诵:“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声音稚嫩而甜美。语文课本里,最无争议的,是唐诗。中国人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写诗,但不等于就不会顺口来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诗像一个幽灵,依附于方块汉字,寄生于语言文本,寻常人等不留神,就有唐诗入眼、出口、悦耳。如果说中国人身上诗性尚存,那百分之百是唐诗。
  诗,遇着唐了,真诗之幸甚也。国土一统,四海归心。诗圣杜甫歌颂当朝,热情洋溢:“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衣食无忧,闲来做什么?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这就是唐人生活。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歌就像蝴蝶翩跹起舞,人才也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了。唐开科举,以诗取士,遂令学子一举成名。唐太宗带头写诗,君臣唱和就像家常便饭。上行下效,诗蔚然成风,仿佛是人,都会吟诗一首。唐太宗还特设“弘文馆”、“文学馆”,眼看着天下文人竞相来投,便得意洋洋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那时的文人也好,英雄也好,都是写诗的行家里手。诗以抒怀,养浩然之气;诗以言志,解胸中块垒。思想不禁锢,灵魂得自由。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祭祀大典,宴友小聚,吟诗作赋,几成惯例。诗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诗甚至成了名片,拿一首诗就可以晋谒王公大人,不必担心吃闭门羹。唐诗多讽喻,皇帝老子都被娱乐、被开涮,《长恨歌》就是一例。唐代揭露阴暗面的诗比比皆是,罕见有诗人吃不了兜着走的。唐诗人只要“郁郁不得志”,便要吟愤世嫉俗诗,结果是顶多不让做官,不会真有人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