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学 韩西利
早在二十多年前,吕淑湘先生就曾慨叹:“2700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人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时至今日,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语文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高耗低效”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却是不争的事实。“高耗低效”原因何在,如何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笔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高耗低效”原因多多
(一)教师因素
古人云:名师出高徒。现在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其实说的都是教师的素质问题。不可否认,我们有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的师资队伍水平在努力提高之中。但是目前语文教师整体素质跟不上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不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事实。虽然从学历层次上看,城市中小学语文教师已基本达标,可实际上,由于诸多客观原因,进入教师队伍者,并非第一流人才。从职业流向上看,对于大学生来说,当教师不是他们的首选目标。虽然职业的选择有因人而异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进入中学的语文教师,不是大学生中最优秀的人才,甚而有些是其他行当干不了才入了教师门的。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正象某媒体所指出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语文教师“难逃其咎”。
1、 部分语文教师基本功不过硬。教师写字不按笔顺,不讲章法,随手写来,怎能为学生做出示范?教师朗读嗑嗑绊绊,语音不准,学生跟读、学读,岂不以讹传讹,误人子弟。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不透,不能很好的驾驭教材,以已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2-、一些语文教师观念落后、教法陈旧、缺少个性,缺乏创新意识。相当多的教师课堂上依然目无学生,只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味同嚼蜡。这样的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罪魁祸首。
3、 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学习,视野狭窄,难以适应现代化的语文教学。二十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新知识每天都在以几何级数字增长。当代学生的视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学生都开阔,教师如果只是固守老本,不为自身充电,不及时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能,必将不适应现代语文教学的发民展。
(二) 学生因素
学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中,是语文教学高效率的关键。然而目前现状却是
1、 多数学生心气浮躁怕吃苦
如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个个是“小皇帝”,心理脆弱,缺乏吃苦受挫能力。加之文化转型期浮躁世风的影响,学习上总想走捷径,既想玩好又想学好,只可惜二者往往不可兼得。因为语文学习必须潜心阅读大量名篇佳作,熟读背诵大量经典诗文,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学生坐不住,静不下心,吃不了苦,又怎能读进去书?又如何能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