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20字。
  《一面》教学设计
  三亚市实验中学  黄绍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揣摩文章的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速写,掌握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鲁迅先生与广大劳苦大众呼吸相通,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他与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革命意志。培养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法。
  2、难点:了解语言的感情色彩,以及叙议结合,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教学思路】
  1、教学用具:多媒体
  2、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一次面就记忆深刻,无法忘记的人呢?如果有,请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回答,谈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见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后给他留下的印象而写的,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一起回答:鲁迅)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看他为什么只见到鲁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利用多媒体)
  1、 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 “左翼剧联”, 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