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20字。

  《咏物诗四首》同步练习
  一、课内诗歌鉴赏
  1.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清平调
  李 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注,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侍新妆。
  注:“红艳露凝香”喻牡丹花。诗人此处借牡丹花来赞美杨贵妃体态丰腴美丽。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比较一下李诗中的“枉”“借问”与刘诗中的“真国色”二者用字炼意的佳妙。
  (2)刘诗在标题中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李诗开头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妙在哪里?
  参考答案:(1)李诗中“枉”与“借问”二词,贬低神女和赵飞燕,褒扬杨贵妃,人花相映,古今类比,手法极尽变化之妙,跌宕有致之势回旋其中。刘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2)刘诗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李诗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激发诗人思接千古的浮想,尽现诗人对杨贵妃的赞美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2)托物言志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二、课外诗歌鉴赏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