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860字,学案分教师版和学生版。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之题材复习
命制人:陆洋 时间:2011年2月5日
【基本知识】
1、意象和意境。《新资讯》P146、157
2、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新资讯》P160
(1)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3)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方式:正面、侧面;直接、间接;细节(言、行、神、貌)、心理、白描;点、面描写;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远、近描写;反衬(乐景写哀情)、烘托、对比、渲染
3、教材中的著名诗词作者的基本简历(情感经历和政治经历)。
【基本题材】
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咏史怀古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闺怨诗
【基本题型】
问语言:炼字、一词领全篇、语句理解、语言风格
问形象:人物形象(客观形象;诗人形象-抒情主人公)
景物形象(意境)、事物形象
问技巧:修辞、表达(描写;抒情)、表现、结构
问内容:思想情感、人生态度、人生感慨
情感变化、情感新意、情感分析
【基本技巧】
1、解诗:(1)结合标志词试图判断诗歌题材,进而初步把握基本情感和手法。(2)抓住意象及修饰词、情语,结合作者、注释、诗题信息,全面解读诗歌内涵。(3)鉴赏前掌握诗歌描绘的画面、景(事、人)物特点,明确感情基调。
2、解题:审题分清问题类型,特别是隐含信息(写景用了什么手法、颇含画意、另翻新意、出语不凡、感人至深、如何表现悲情),按类型确定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
3、答题:必须联系词句分析,分条按点回答。
注:对考试和练习中出现的文学文化常识、诗歌知识、意象常识、设问信息、答题失误必须归纳总结。《新资讯》P151 十一“懂”
【边塞征战诗】
1、常见标志:
从内容上看,或描绘边塞风光的奇丽壮阔,或描绘塞外环境的恶劣;或回忆想象战斗生活,或描写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或昔盛今衰对比,或虚实苦乐衬托。
从景物上看,大漠、烽烟、孤城、雪山、黄沙、边关较为常见。
从人物上看,多是和将帅、战士有关。
从事物上看,多与少数民族器物、战争用具有关。
2、常见情感、内容及手法:
(1)爱国主义主旋律:①表达战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和决心;②表达建功立业的报国壮志和收复河山的愿望。
(2)忧国伤时的情感:①表现塞外艰苦生活、战士苦乐,厌战、思乡;②讽谏、怨恨统治者苟且偷安、穷兵黩武;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惆怅。
从手法上看,多用比喻、夸张、对比、用典的手法。
3、典型例题:
【2009江苏高考】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