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680字。

  201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2)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5)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6)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陆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以登,而 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①卧游五岳,孙兴公②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也。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有删改)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 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       意:料想
  C. 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 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先生祠堂在焉             ②因致礼焉,遂行
  B.①若非钓台耶               ②若尝登钓台乎
  C.①呼舟子劳以酒             ②于是乎并以耳游
  D.①汉严先生隐处也           ②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先生的高风亮节,很想到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总算如愿以偿。
  B. 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 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 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3分)
  ②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中                            山中
  王勃                             王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6、两首诗都写到了落叶,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7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最后她懒洋洋地站起来,用极其温柔而凄楚的声音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她”是鸣凤。觉慧得知鸣凤死的消息后为此而疯狂。他不能忘却,因为自私没能把心爱的人留住。他在湖畔对觉民自责道:“我是杀手,不,不单是我,我们这个家庭、整个社会都是杀手。”他坚定了反抗的决心。(《家》)
  B.马达的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太上感应篇》!”
  1930年的一天,吴孙甫和杜竹斋等人迎接由乡下来的父亲吴老太爷。到了吴公馆后不久,吴老太爷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了各种幻觉,客厅里各色的灯在旋转,古怪的家具,时髦的女人不停地跳着……最终他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子夜》)
  C.曹操颁发讨伐董卓的矫诏后,就有孙坚、孔融、袁术、公孙瓒、袁绍等各路英雄响应前来与曹操会盟,并推举袁术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此时还不成气候,所以没有参加。(《三国演义》)
  D.妻子死后葛朗台变了,对女儿倍加体贴,以致于欧也妮怀疑自己从前错怪了父亲。葛朗台只是希望欧也妮能在文书上签字,宣布放弃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葛朗台答应以后每月给欧也妮一百法郎的回报。欧也妮最终签了字。(《欧也妮•葛朗台》)
  E.宝玉从贾母处得了一件雀金裘,却不妨在胸前烧了一块指顶大的眼儿,宝玉急得直唉声跺脚,袭人让人连夜拿到府外请织补匠人补上,但匠人们都因为不认得裘子的料子而不敢揽活。病中的晴雯会这种针线活,为了让宝玉能在第二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