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7410字。

  商丘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 一 语 文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空间的权力与较量
  当今世界,互联网络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已经无限地延伸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角落。随着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形态——网络权力。什么是网络权力?简单地说就是网络空间的控制权、主导权、话语权。比如,根域名的控制权、IP地址的分配权、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网上舆论的话语权。这些网络权力,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清水、吃食的米面一样重要。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网络权力就如同制海权、制空权一样,都是体现国家主权的基本权力。谁掌握了网络权力,谁就掌握了网络空间的主导权;谁失去了网络权力,也就失去了网络疆域的国家主权。可以说,网络权力决定网络战争的胜负,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不久前,美国发布了一份报告——《近在眼前:走进网络冷战的时代》。该报告称,美国、法国等大国正在积蓄力量应对网络战争爆发,正积聚网络攻击武器、实施间谍活动、测试网络系统等,以利用互联网控制战争,“尽管目前还没有看到国与国之间爆发网络大战的迹象,但这些大国都在为设计日益先进的网络攻击武器而努力。”许多案例证明,网络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全球网络已经进入网络冷战时代。这就是说,现代战争已经开始进入到一种新的冷战形态,即网络战争形态。
  美国把互联网作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一个新的战略空间,作为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战略的重要平台,通过操控互联网来控制世界。美国还将“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并论,夸大来自中、俄等国的网络威胁,炒作各种版本的“网络威胁论”。
  与传统的战争形态相比,网络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各方的力量非常不均衡。网络战争是互联网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虽然国家数量不多,但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网络战争也是互联网发达国家和互联网新兴国家之间的战争,大多数互联网落后国家是发达国家的网络殖民地;同时,网络战争又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战争,为的是获得网络空间更大的权力。可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不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虚拟世界,输家将成为永远的奴隶。
  1.下列关于“网络权力”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络作为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形态也在逐渐形成,在某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形成这个国家的网络权力。
  B.网络权力就是网络空间的控制权、主导权、话语权。表现在根域名的控制权、IP地址的分配权、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网上舆论的话语权等方面。
  C.网络权力像我们必需的空气、清水和米面一样重要。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网络权力如同制海权、制空权一样,都是体现国家主权的基本权力。
  D.网络权力已经越来越重要,一旦失去了网络权力,就会失去国家主权。可以说,网络权力决定网络战争的胜负,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今世界,互联网络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说明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和作用。
  B.美国在《近在眼前:走进网络冷战的时代》的报告中指出,美国一方面为将来发生的网络战争积极做出准备,另一方面夸大其余国家的网络威胁。
  C.随着互联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开始把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战略通过互联网加以推行,互联网正成为美国一个新的战略空间。
  D.网络战争是互联网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他们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战争的目的与传统战争略有不同,主要是为了获得网络空间更大的权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现代战争已经开始进入到一种新的冷战形态,即网络战争形态,为了应对网络战争的爆发,中国也必须强化网络空间的控制权、主导权、话语权。
  B.由于美国已将“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并论,故意夸大来自中、俄等国的网络威胁,故中俄两国必须携起手来,积极应对,提升自己国家的网络科技水平。
  C.由于在这场网络战争中,交战各方的力量非常不均衡,所以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必须培养大批的网民和网络络侵袭。
  D.由于网络战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不论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输家将成为永远的奴隶,因此一些电脑科技不发达地区的人民可能失去自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