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8张,教学设计约6460字。

  当堂训练          《论厄运》    2010-10-15
  执笔人:顾玉兰
  请列出你要写的作文的简短提纲:
  中心论点:                                                     
  。分论点1:                                       
  。
  论据:                                          。
  分论点2:                                       
  。
  论据:                                          。
  分论点3:                                       
  。
  论据:                                          。                         
  总结全文:                                      
  。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用圈点读书法勾画出它们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和总结性的语句。
  具体画法是:中心论点用“——”,分论点用“     ”,论据用“【 】”,总结性的语句用“        ”。
  逆境与成材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的哲学名言。确实如此,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逆境,是一个人成材的必经阶段。
  逆境可以丰富一个人的阅历。一个人在逆境中往往要比在顺境下看得更深刻,思考得更多。南唐后主——李煜,倘若没有亡国被囚的经历,他的词也不会达到那么一个高峰。被囚之前,他过着“歌台暖响,舞殿冷袖”的奢华生活,他的辞藻华丽,眼前总是一幅“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景象,可是当他面对着“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时,李煜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安逸的生活本身不是坏事,而逆境带给人的却更多,它随着年代的推移而自然增值,时间越久,利润越高。
  逆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环境越是恶劣越激励人奋发上进,去改变生存环境,自然产生“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历经磨难的人适应性很强,不畏艰险,知难而进,能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事变。摩顶放踵,披荆斩棘,百折不挠,“虽九死其犹未悔”,直至成功。孟子也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个人,只有经过逆境的洗礼,才能完成人生涅槃,达到光辉的顶点。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多难兴邦!”温总理在北川中学的教室写下的这句话,为这个特殊的五月,为这场灾难,为灾难中的共和国定了调。灾难往往会激发人们励精图治,而一个民族的灾难总会由一个民族的进步来补偿。
  逆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开发尚未达到10%,无法想象,人的潜力能是多么的巨大。而逆境,正是这么一个最好的释放潜力的环境。无数具有超凡意志的人在逆境中创造了无数的不可能: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创作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屈原在颠沛流离之下写下了《离骚》;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身患重疾之下写下了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在逆境中会像小草一样,愈遭践踏,愈会芳香四溢。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逆境是成功的“产婆”
  文  莉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形象地说明了顺境易成才,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但是,在成才的航程中,大海并不都是风平浪静的,水面上常会有风浪,水下有时也会遇到暗礁,这自然会阻碍着航船向前进发。
  逆境,可以说象影子一样伴着我们。所谓逆境,也就是不顺利的境遇。身处逆境确实是遗憾的事情,远不如顺境令人愉悦,因为它给事业带来困难和阻力,给人们带来苦恼和不幸。但是,逆境有两重性,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磨炼意志,砥砺思想,使人发奋图强,努力奋斗。在这种意义上说,逆境是成功的“产婆”。看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困难条件下,战胜疾病,战胜死神,孜孜不倦地学习、写作,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