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430字,精选描绘徽州、北京、苏州、济南等十地的经典文章,展现地域特色,凸显中华魅力,有赏析,有导读。美文,实在值得一读。【注】本文发表与《疯狂阅读》(高中版)2009年1—12期。
“魅力中国”系列主题阅读
主题设计:邵林永
唯美的水墨画 古韵的山水诗
——“魅力中国”系列主题阅读之走进徽州
【导语】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是写意的,流水的地方就是村落,粉墙黛瓦掩映于青山绿水;徽州是深沉的,腹底诗书自芳华,朴实而风雅;徽州是内敛的,血浓于水,绵绵不绝,永远是游子归根的故园;徽州是禅性的,山水空灵,百姓从容淡定,真真切切;徽州是性感的,一如丰腴而忧伤的少妇,给你无尽的想象。徽州啊,你怎能不让我们魂绕梦牵?
徽州:在婉约的书香中迷失
Sky/文
那种恍惚从宋词中飘散出来的清丽婉约,那些氤氲在黑白分明的建筑和月塘波影里的古意,正是徽州独有的韵味。
虽然水并不如苏杭多,虽然曾经是行商坐贾们的故乡,但是岁月更迭,过往的世事民经所存无多,却留下这些清净脱俗的建筑,一不留神就带出了江南的灵秀,淡了脂粉气。行走在宏村、厚岸和查济那些洁净的青石板路上。如果是雨后,便仿佛能看见戴望舒钟情的女子从烟雨蒙蒙中、从历史的薄雾后走出来,一时间,人便似乎醉了一般的入定了……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在这里,山水的秀丽和建筑的古典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似乎是中国文人心中笔底的理想在人世间一个绝妙的拷贝。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不知道为什么,元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只言片语总会在游到忘情处时生生地浮现出来,再也赶它不走。在这个多阴雨也宜于阴雨的地方,原本黑白分明的院墙里,是否也曾经斑驳过同样的故事呢?杜丽娘和柳梦梅从未谋面的爱情故事,恰合于这个雾气萦绕的地方,梦也不是梦了,而醒着却似乎也在梦中一样。远山在水气里润润地翠着,这梦,但愿永远都不要醒来。
这里的地方戏是黄梅戏。在宏村曾经看过草台班子的大戏,当地老人的收音机里响着的,也是黄梅戏的经典段子。黄梅戏也许太清脆、明亮了一些,昆曲倒和这里更相宜。但是,也不是哪一出戏都适合这里,单单在那出《牡丹亭》的戏里,杜丽娘一出场,拿一把轻罗小扇,唱到“袅晴丝吹老闲庭院,摇泳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时,水袖甩出去,那远处的风景,就是徽州了。
在月塘的月夜,水边最适合人静静地坐着。可以坐上整个晚上,有微风吹皱了水面,不知谁家仍然亮着灯。在这样的月光和灯光里,大可幻想着这里曾经有过怎样的风流,是否也曾经有佳人停驻——“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是那处曾想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那时候,觉得人生如梦的感慨里面,悄悄地有了一滴眼泪。
在徽州街巷里的行走也是让人心醉也心碎的。建筑本身的永恒和冷漠,却是夹杂在人生的热望之中,在人的心里铭印下莫名的情绪。那些端坐于家门前的老人,眼神有着令人见之心惊的味道,就是那一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是人生之老于逝川之内的无奈,也是豁达。
——选自2007年第6期《读者》(乡土人文版)
【赏析】
徽州的韵味是别样的,是一种与诗卷分不开的诗情与画意,是一种与戏曲割舍不开的似水与流年,是浓得化不开的诗意与深情,清丽而婉约,古朴又雅致,让人永远读不透、品不尽,也永远让人魂牵梦绕。作者别具匠心,从书香中寻找徽州的踪迹,发掘徽州的内蕴,向读者传达徽州独特的气息。诗句与曲词的点缀,精准而灵动地诠释着徽州的韵味,更为文章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徽州写意
郭保林/文
山是青黛一抹,水是碧绿一缕,水绕山盘,构成一尊盆景。正是烟雨四月天。天空黛灰,古老的村镇黛灰,山野里绿中泛黛,山岚雾霭灰蒙蒙的,苍苍的,如烟。一片春云舒卷,霏霏萧萧,满天飘起如梦如幻的雨来。山峰山峦之间只见浮动白蒙蒙的烟岚云气,扑朔迷离,一片蒙眬。近处的田地里,油菜籽已结荚,青青的,碧碧的,挺玲珑的。偶然有几棵大概忘了季节,还傻乎乎地擎着几朵金黄。
徽州有黄山,有新安江,还有一座座牌坊和粉墙黛瓦的古宅、古村、古镇,就连那河上、江上、溪流上一座座石桥都有幽幽古风。
古桥、古巷、古村、古镇、古树、古井、古牌坊,道不尽徽州的古典,说不完徽州的诗情画意。有诗云:“倚墙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水声句诗意,山色涌画情;幽境芳草见,幽林百鸟鸣”。烟雨蒙蒙,水气蒙蒙。远望山野,那千变万化的云海,时而如三江倒悬,浪挟涛裹,山邀云出,雪横苍穹。可一转眼,千峰峥嵘,乱影翻滚,逶迤起伏,奔腾澎湃。云潮千里,雨帘万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