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460字。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精讲精练
  流浪客改编
  一、考点分析
  纵观2010年18套高考试卷,就体裁而言,律诗(4首)和绝句(6首)占了半壁江山;就创作年代而言,唐宋诗词仍受青睐,其中唐诗5首,宋诗5首,宋词4首,占74%。在选材上,写景抒情诗依然独领风骚;在题型设置上,绝大部分试卷都仅采用简答题的形式,唯北京、上海、福建卷还设置了选择题,其中福建卷与往年相比变化较大,将以往的简答题细化为三个不同的题型,除选择题外,还增设了一道填空题,考得更细致具体。
  2010年的考点分布依然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对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思想感情的把握又是考查的重点(参见下表),因此考生在复习中应先学会如何读懂古诗,在准确理解诗歌主旨的基础上,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下文将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说明),以期在考场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真题再现
  (一)鉴赏形象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0年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A
  [解析](1)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中的动词“访”字,与之相呼应的必然是动词“踏”字,因为唯有“踏”,才能把访者和被访者联系起来。
  (2)本题考查对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并且注意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①先解说题干涉及的诗句,即“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②再由诗句出发,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从“酒熟不出门”无人造访,可见其避世脱俗;从“残花满地”、无人洒扫;可见其随性自然。
  (3)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A项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和《访隐者》一样,所寄寓的都是隐者的情怀。B项出自李白《蜀道难》,是对游子的担忧和劝诫。C项出自杜甫的《登高》,写自己颠沛流离、贫病交加、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D项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抒发的是被贬官员孤独悲凉的情怀。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10年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