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九中2004---2005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说明:第1至14小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他题的答案写在答案纸上。
一、基础知识(56分,每小题4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剡溪shàn 渌水lǜ 木屐jī
B、殷岩泉yǐn 石扉fēi 訇然hōng
C、悯然mǐn 转徙xī 迁谪zhé
D、纤云qiān 嘲哳zhāo 纶巾guān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A、潭柘祠zhè 拎水līn 包扎zā
B、混混沌沌tún 廿四gān 蹊跷qī
C、官邸dǐ 一叠díe 偌大nuò
D、送缴jiǎo 虔诚qián 倒溯shuò
3、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 实在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B、恬然自安 淡泊宁静的样子 为君翻作《琵琶行》 写作。翻,按曲改编歌辞。
C、寻常巷陌 普通、平常 封狼居胥 封山,指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D、烽火扬州路 扬州地区的道路 废池乔木 高大
4、与“胜似闲庭信步”中的“信”字义相同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低眉信手续续弹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与“故垒西边”中的“故”字义相同的是
A、池鱼思故渊 B、故作不良计
C、故遣来贵门 D、广故数言亡,忿恚尉
6、下列各句中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A、主人忘归客不发 B、主人下马客在船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寻乎东西觅乎南北
7、与“樯橹灰飞烟灭”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句是
A、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8、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居秋暝》可谓诗中有画,画面清新秀丽,意境空幽恬静,写山不写其形与色,而突出其“空”。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B、《登高》的第三联充分表达出作者积郁心中的悲苦,有客居他乡之悲,思乡之悲,暮年之悲,孤独之悲,多病之悲,感叹自己长期飘泊的困顿遭遇。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和谐,借古讽今;词的最后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有为国效力、恢复中原之志,说明朝廷依旧存在起用他的可能。
D、“《黍离》之悲”中的《黍离》出于《诗经》中的篇名,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因此,后来常用“禾黍”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9、对《虞美人》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而作者却感叹“何时了”,表面看,这既违背自然规律也违背人之常情,然而却很容易引起读者深思:作者为何如此反常?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一个“又”字,暗示作者被囚已不是第一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说明越是良辰越容易忆昔,而昔日生活恰与今朝囚居生活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更令人不堪回忆往事。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此句显示出作者对昔日王宫生活的回忆与留恋,想象中的宫殿依旧存在,只不过人去楼空,朱红色的门面已经斑驳褪色,一片衰相。
D、最后一句自问自答,总揽胸中百般哀愁,比喻奇特新颖,将无形之愁比作有形之江水,滚滚滔滔绵绵不尽。
10、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她们( )的体态过于招摇。
(2)她们( )的浅笑有点尴尬。
(3)他们没有遇到( )的文物保护官邸。
(4)他们没有碰见( )的博物馆馆长。
A、柔美 婀娜 阴森 冷漠 B、婀娜 柔美 森严 冷漠
C、轻盈 婀娜 森严 冷淡 D、柔美 婀娜 阴森 冷淡
11、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A、作者运用肖像描写和简洁的叙述,表现王道士的愚昧无知及其身份来历。
B、由这样一个愚昧无知的人把持着敦煌艺术,形成巨大的错位对比,发人深省。
C、作者以“中国最灿烂的文化”为敦煌艺术定位,表现了他对敦煌历史和文化的态度。
D、王道士式的人物对敦煌文物的廉价拍卖是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侵略的悲剧根源。
12、下面作家与作品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剑南诗稿》 刘禹锡 B、《琦君散文》 潘希真
C、《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D、《王右丞集》 王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