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30字。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 分析综合
考点解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分析综合”的要求包括以下三个层级:(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阅读实用类文本时,考生应该明确各种文本中最有效的“文中的信息”是哪些信息。对于新闻文本,主要是指最具价值的动态;对于访谈文本,主要是指被访谈者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对于报告文本,主要是指调查获得的事实和结论;对于传记文本,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对于科普文本,主要是指科学新动态、新发现。
考生在阅读实用类文本时,要注意这个考点的难点是: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实用类文本的语言从总体上讲,要求准确、平实、客观。一般来说,简明是新闻类文本语言的基本特点,通俗是传记类文本语言的基本特点。通讯语言形象生动,访谈语言灵活得体,报告语言准确平实,科普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实用类文本的主要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等。
考势预测
该考点有以下必考内容:1.概括文本主要信息,一般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如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就要找出作答区间,筛选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分条表述作答。2.分析某一材料(或标题、句子)的作用。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科普文都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取范围内,然而选择重点一般是新闻和传记。新闻多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或访谈;而传记多选取较为典型的人物传记,传主的事迹能给考生思考和认识,具有较高的人生价值和精神高度,能供考生欣赏、探究。
该考点的命题规律是:1.对实用类文本常识的考查,如考新闻要素等。2.对文章中重要句子及词语含义的考查。3.对文章整体或段落内容的分析和概括。4.对实用类文本主题、人物形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的理解。5.对实用类文本材料运用的作用的分析。
根据命题规律,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传主的生平事迹、成长因素、思想性格和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的评价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传记阅读的基础,所以也是最基本的考查内容。2.文本的表现技巧、修辞手法、语言特色。3.对新闻材料的作用进行分析。
真题解析
(2010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