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按照学的规律教——陈日亮阅读教学实践述评
广东东莞二十四中:易林林
作为叶圣陶语文教育“本然”观的勤勉实践者,本人毅然选择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改的突破口。 二十多年来,笔者一以贯之地倾注全力探索出了一条常人学习语文的常规之路。可以说,这是一条在“本然” 观指导下的“本色”教学之路。
笔者认为,初中是基础教育的“养成教育”阶段,也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特别要 重视学习行为的规范化,方法、习惯要求要特别严格而精细,丝毫马虎不得。否则,坏习惯一旦养成,则可能终身而积习难改。
  为此,我曾经精心拟定了一个阅读教学比较简易的三种课型,其训练内容与步骤是: 内容 主项 细项 课型 诵读 注音·辨字·疏句 预读 会意 释词·析句·统篇 发疑 发现·表述·试解 准备 个人阅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议读 听记 听取意见·记录要点 发言 内容·语言·态度
复习作业 ①单项的、综合的②答题式、作文式 范读 练习作业 ①单项的、综合的②答题式、作文式 总结作业 基础知识·方法习惯
其中每个项目的“练”,又都有十分严格而具体的操作要求。例如,“诵读”就要求“声出口,笔在手 ”。方法是采用各取所爱的杂然诵读,一般不全体齐读。这样的好处,一是区别于小学阶段的齐声诵读,更 重要的在于,它从学生一接触课文开始就激发其“兴趣点”,使之热爱教材。
大而言之,这种始于杂然诵读的语文教学,也是“本然”观的一种体现。布鲁纳所谓的教学既要反映学 科“知识本身的性质”,又要符合“求知者获得知识的过程”,其主张与叶老所说的“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 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是基本一致的。可惜,我们中学生自由诵读的时间确实少得可怜。诵读,作 为学习语文的铁门槛,是任何教改成败的试金石。叶老说过:“诵读就是学生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的一种锻炼。”
值得提及的是,这种诵读并非简单的开口念,而要与认、辨、疏的功夫相结合。陈老师规定,拼音要注 在字头上;辨字与释词统一在一种常规格式里。如:“缅怀”(缅miǎn):追想(已往的事迹)。缅: 遥远。/缅想。缅≠湎(沉湎:沉溺)。释词时一般要写出课文例句。通过一个阶段的严格训练,他班上的 学生都能习以为常地达到这般严谨的要求。
当然,陈老师这些年来致力最多、费时最久、效果最佳的是“发疑”,他称之为“预读课中最重要的自 学训练”。为了切实搞好阅读教学的这关键的第一步,他指导学生归纳出了“发现问题”的4种常用方法, 即直觉、联系、比照和综合。在具体运用这些方法时,他又特别着重引导学生表述问题要准确,并且要说出 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避免一味使用“为什么”、“怎么样”来发问。例如预读《论雷峰塔的倒掉》时,陈 老师就肯定一位学生的发问:“作者既然用‘掩映’、‘湖光山色’、‘雷峰夕照’、‘西湖十景’这些优 美的写景的语言,再用个‘破破烂烂’不是很不相称吗?”他指出,这一发问,立足作者的遣词造句,进行 前瞻后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