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7720字。
单元测试
(150分钟,150分)
一、基础知识(21分,1~5题,每小题3分,第6题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盥洗(ɡuàn) 戳穿(chuō)
纨绔(wán kù) 敛声屏气(bǐnɡ)
B.悚然(sǒnɡ) 执拗(niù)
间或(jiàn) 瘦削不堪(xiāo)
C.谬种(miù) 炮烙(pào luò)
搭讪(shàn) 咬文嚼字(jiáo)
D.烟霭(ǎi) 形骸(hái)
忖度(cǔn dù) 惴惴不安(zhuì)
答案 A
解析 B项削xuē。C项炮páo。D项度d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漫不经心 蜂涌而来 沸反盈天 百无聊懒
B.走投无路 垂涎三尺 不经之谈 慢慢吞吞
C.张灯结彩 嘻皮笑脸 敛声屏气 兴致勃勃
D.逍遥自在 聊以自尉 三更半夜 凤毛麟角
答案 B解析 A项蜂拥而来,百无聊赖;C项嬉皮笑脸;D项聊以自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一直追到汽车________之后,然后对着自己哈哈大笑,但是我马上发现笑得太厉害会影响呼吸,于是立刻不笑了。
②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淘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的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________,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为寻她而来的。]
③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强健,战斗的武器那么好,________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A.消失 徜徉 以至
B.消逝 徘徊 以致
C.消逝 徜徉 以致
D.消失 徘徊 以至
答案 D
解析 “消失”重过程,与上文“追”相呼应;“消逝”重结果。“徜徉”是说来回走动,但是有轻松自在的意思。“徘徊”只是说来回走动。“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为寻她而来的”不应该是轻松自在的,因为他在找人,在窥探。“以致”相当于“以至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王熙凤善于对上阿谀逢迎,因此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政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B.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的不同特点和人物语言,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
C.鲁迅以文学为启蒙的工具,其作品一直贯穿着“改造国民性”。
D.海明威以朴素的词汇、简约的语句和生动的日常用语纯洁了美国语言,并使之充满生气与活力。
答案 D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为“对上善于”;B项搭配不当,把“的不同特点”放在“人物语言”后;C项缺少宾语,“贯穿着……的主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________。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________。他所指出的“中国症结”,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翻翻看看,________。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答案 A
解析 第一处选②句式协调,内容合理;第二处选③,③与下文联系密切;第三处选⑤,⑤符合递进关系,反映体会的深刻。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红楼梦》)
(2)________________,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
(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__,谁解其中味。(《红楼梦》)
(4)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
(5)心事浩渺连广宇,___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
(6)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答案 (1)人情练达即文章 (2)假作真时真亦假 (3)都云作者痴 (4)俯首甘为孺子牛 (5)于无声处听惊雷 (6)我以我血荐轩辕
二、阅读鉴赏(61分)
阅读节选自课文的文段,完成7~10题。(20分)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