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70字。

  24 大道之行也
  一  教学目标:
  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2、理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翻译。
  三  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 教学过程:
  导入:用课件展示孙中山的题字“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之理想?今天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展示课题《大道之行也》)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断句。
  简单介绍课题
  “大道”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是施行的意思。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也叫大同社会。
  这篇文章选自《礼记•礼运》。简要介绍《礼记》(多媒体展示)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礼运》,《礼记》中的名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用多媒体打出)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古礼丧失、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文章。
  请一位同学们读课文,然后用多媒体打出需要注意的读音。
  天下为公(wéi )   选贤与能(jǔ  )  讲信修睦(mù  )    
  矜寡孤独(guān )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