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读 课 程 标 准 转 变 教 学 理 念
朱 慧 勇
地址 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
电话 0744~6781022 邮编 427113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语文教学理念因此转变。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关键词:学生主体 人文 教学理念 个性化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把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和人文性特点结合起来,为前一段时期的辩论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如果仅此认识,语文就会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实际上,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人,语文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而且,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华,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 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 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基于这种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