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70个字。
故乡
胡友彬
教学设想:
小说思想容量很大,距离学生生活又较远,因此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抓住记忆中的故乡及人物与眼前的故乡及人物的对比关系,采取列表法分析小说内容,以加深印象和理解。对于小说的主题,可在对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可越俎代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梳理情节,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3.掌握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的破败,农民生活贫困的情景以及人与人之间形成等级、冷漠、隔阂的现实,理解鲁迅先生通过小说所抒发的希望有新生活的感情。
2.揣摩抒情意味的语言特色,背诵积累精妙的描写段落。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1.梳理情节,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字形、词义。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4.运用对比手法分析闰土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2.运用对比手法分析闰土的形象
一、检查预习
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阴晦huì 猹chá 脚踝huái 獾huān 潮汛xùn 髀bì 愕然è
吓hè 瑟索sè 黛dài 惘然wǎng 恣睢zì suī
二、回忆导入
1.我们在七年级上册学过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一幕幕美好的情景:那飘散着豆麦和水草清香的潺潺河流;那宛转、悠扬的横笛的歌吹;那朦胧的月色下,在灯光中满被红霞罩着的“仙山楼阁般”的戏台;那一群活泼少年合力摇船、吃罗汉豆的欢声笑语……这些美好情景在十年后又变得怎么样呢?是变得更美好了呢,还是变得萧索、悲凉了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小说中的“我”,一起回故乡瞧一瞧吧。
2.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6本,65篇。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一生创作颇丰,其中小说集有《呐喊》、《徬彷》、《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