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伫(zhù)立 贮(zhù)存 憧(chōng)憬 一幢(zhuàng)新房
B.溘(kè)然 磕(kē)碰 惊魂甫(fǔ)定 捕(bǔ)风捉影
C.谲(jū)诈 华裔(yì) 虎视眈眈(dān) 枕(zhěn)戈待旦
D.股肱(gōng) 宏(hóng)旨 心广体胖(pán) 矮胖(pàng)结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追溯 追索 追本溯源 追索贷款
B.直接 枝节 直接了当 横生枝节
C.反映 反应 反应意见 反映敏捷
D.涣然 焕然 焕然冰释 精神涣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艺术上这种善于运用舞蹈形式,这种辨证地结合着虚和实的独特的手法,也贯穿在各种艺术里面。
B.这几天,北京都下雪了,况且是以冰城著称的哈尔滨。
C.这篇小说在抗日战争中,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在读起来,也还有深刻意义。
D.尽管你怎样费尽心机,也不能把这种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只能以失败告终。
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既然高学历能带来立竿见影的财富和地位,可以省却几年甚至十几年兢兢业业的奋斗,这个捷径谁不想走呢?
B.美国宇航局局长奥基夫在“勇气”号成功着陆得到确认后喜笑颜开地开香槟庆贺,多少可以说明这一消息对宇航局的意义。
C.这次复赛成绩不好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能取得好成绩。
D.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看看我这虾,我这蟹子,不是我夸口,码头上谁的货能比得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消费者,你是否想过,正是某些畸形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商业经营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既是受害者,又是自己的加害者。
B.“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入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暧昧,但美国与印度将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C.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7.5%。
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C.出版社在2004年第二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就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