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另有教案。
《长恨歌》课堂赏析方案
课前准备
1、准备丁建华《长恨歌》朗诵mp3,用时22分31秒(该朗诵声情并茂、感情充沛,通过聆听朗诵学生基本上能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感情)2、多媒体课件ppt(建议有条件可使用)
课堂赏析基本思路
共用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学习要点、作者、文学主张及作品和写作背景,聆听欣赏丁建华《长恨歌》朗诵mp3(用时23分钟左右);第二课时介绍诗歌的层次结构,内容述评和艺术特色,聆听欣赏丁建华《长恨歌》朗诵mp3(用时23分钟左右)
赏析内容(本赏析内容与课件内容相同)
一、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 ,诗人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感受。
2.内容提示
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主要内容概括:
(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二、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一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白居易一生虽多为官,但很不顺利,总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三、文学主张及作品
1.文学主张
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新乐府运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有《白氏长庆集》。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2.重点作品
《琵琶行》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45岁的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至江州任司马。
《琵琶行》中的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写作背景(一)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作品。
写作背景(二)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取入第四等,被任为位于长安西南的周至县县尉。这年冬天,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杨之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