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50个字。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案例
  赣县沙地中学张祥功
  【教材分析】《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本文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可以说是记游小品的典范。本文文字清新自然,描写生动细腻,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有韵味,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学生分析】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3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4)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钟情于山水的情感,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钟情于山水的情感。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独特的文风。
  【教法与学法】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2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学习赏析写景文章的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小黑板、朗读带
  【过程描述】一、新课导入:
  师: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文人喜欢寄情于山水。我们曾学过哪些古代文人的作品呢?
  (生纷纷举例作者及作品)
  师:今天,我们将来认识一位明代的大文学家袁宏道,看他又是寄寓山水怎样的情感?(引出课题)
  1课前热身(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燕(yān)地寒飞沙走(砾)lì   辄(zhé)返
  廿(niàn)二日倩(qiàn)女(髻)jì鬟(huán)乍(zà)明脱笼之鹄(hu)
  出于(匣) xiá  始掠(lüè)浅鬣(liè)泉而(茗) mín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曝(pù)沙之鸟(呷) xiā浪之鳞
  2、填空:《满井游记》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作者(袁宏道)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现在的湖北省人,文学家。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对作者袁宏道作一些补充介绍。
  袁宏道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亡。作过吴县知县,顺天教授等官袁氏兄弟三人(兄宗道,弟中道)都以文学见长。当时称为“三袁”,宏道成就最高。主张文学“独著性灵,不拘俗套”,是当时反对文学上复古派的重要人物之一。有《袁中朗全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