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图片震撼,课文立意新,适合公开课教学,包括教案、课后反思、说课及两段配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乌市外国语学校十二中薛苗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 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2、 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主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分析文中反差的效果,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德育目标:
1、 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
2、 了解历史,珍惜和平,抵制暴力和罪恶。
教学重难点
反差效果的分析,对作者蕴含文中的思考的理解。
教学方法
1、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2、 联想拓展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常言道:“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战争是人类的灾难,自从有了人类,战争就没有休止过,在战争的概念里,人道、人性已不复存在,人的生命亦如草芥。假如人人都像罗森塔尔,那么今天就不会再有战争。今天上课前,我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要求大家去查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资料,那么今天让我们在同学们的介绍声中,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
(学生介绍相关资料,教师播放多媒体,配乐、并配以震撼效果的图片)
二、 整体把握文意
1、二战以后,以奥斯维辛为题材的作品非常多,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2、如果让你来描绘一幅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画,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作为你画面的基调?
3、同学们选择的有灰暗的冷色调,也有像红色这样的暖色调,那么在罗森塔尔的眼中,同样感受到了一些暖色调,找找具体在文中哪些地方,在他的笔下给我们带来温暖?
(明确在课文第一段、第八段、第十三段三处)
三、 聚焦文中反差,准确全面理解文意
1、结合语言一起分析刚找出的三处,并具体落实三个问题,从而解决反差的效果。
a 什么与什么构成了反差?
b 哪些词语强调了反差的效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