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道题,约3950个字。答案是扫描的。
高新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七年级语文2011. 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山汉字。(4分)
①清chè ▲②静mì ▲③茫无yá ▲际④闲情逸zhì ▲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鳞次栉比簇拥在水巷两岸的,是那班驳陆离的枕河小筑。高矮不等,然而清一色是明清两代的老木楼,黛瓦粉墙,穿竹石栏,别有意境。大概是春节刚过的原故,每一户人家顺檐依旧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过年的浓郁喜气依希还在空气中凝锢着。
错别字
正确字
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2)旧时茅店社林边,▲。(辛弃疾《西江月》)
(3) ▲,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4)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6)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7) ▲,不亦君子乎?(《论语》)
(8)“▲”,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专题学习。(4分)
(1)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50多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崇拜的神物。龙是汉民族的图腾物,狼则是中国游牧民族几千年来从未中断的民族图腾物。学习了《狼》专题后你觉得中国游牧民族为什么把狼作为自己的图腾崇拜?(2分)
(2)现代人赋予了“狼”很多新的意义,请在下面两个例句中选择一个,分析句中“狼”的新意义。(2分)
例句:①嫁人要嫁灰太狼。②生态保护主义者提倡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要“与狼共舞”。
5.根据下面的材料内容,概括我国将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2分)
国家语委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第二部分(36分)
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完成6-10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嘲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略无阙处②沿溯阻绝③良多趣味④林寒涧肃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句是(2分)
A.隐天蔽日B.虽乘奔御风C.或王命急宣D.不以疾也
8.翻译下面句子。(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结合文章第一段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三峡的山有哪些特点。(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