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10字。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选修课。共6课,23节。涉及汉语语言文字知识的6个板块,23个知识点。《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是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的第四节内容。
(二)对教材的认识
教材特点
总体感觉——看上去很美
(1)内容实用,大多和生活相联系
(2)编排科学 (引子、课堂活动、工具箱、小试身手 )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编排适合于自学而似不适合于教学
(2)内容丰富但失之于庞杂与点到为止
基于教材的这些特点,我感觉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就应以“有效有用”为原则。要灵活取舍,立足实用;兴趣导入,活动贯串;整合知识,面向高考。希望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变死记硬背为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变题海战术为灵活地解决语言文字应用的各种问题。
本着这一原则,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2、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二、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课本每节除了“引子”都安排了三个板块:“课堂活动”、“工具箱”和“小试身手”。据此,我确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引导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分析法(迁移拓展)。
三、说学法
(一)学情
学生虽然已进放高二,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其次,新课改内容的设置,无论是从量上,还是要求上,都让学生有点不知所措,甚至有点慌恐。针对这些,我们越要注重每节知识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学到东西,有成就感,提高自信。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另外,课程在教学形式上突出了“动脑动手”。每节课都是联系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现象的“实例”,是需要学生在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